近日,美國前總統拜登公開了自己確診晚期前列腺癌并伴有骨轉移的消息,引發全球關注。這位年過八旬的政治家在聲明中坦言:“癌癥教會我,再強大的人也需敬畏疾病。”

實際上,前列腺癌早已成為威脅男性健康的“隱形殺手”。在我國,約70%患者確診時已發生轉移,而美國這一比例僅為5%。這組數據的背后,是早期篩查的差距,更是生命倒計時的警鐘。

一、前列腺癌:沉默的“老年病”

前列腺是男性獨有的器官,只有栗子大小,卻可能埋藏致命危機。前列腺癌早期幾乎沒有癥狀,等出現尿頻、骨痛、血尿時,往往已進入晚期。

這種癌癥尤其“偏愛”中老年男性:50歲后發病率直線上升,80歲以上男性中,近半數存在前列腺癌病變(多數為隱匿性)。

湖南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謝宇提醒,許多老人把排尿困難當作“年紀大了正常現象”,甚至確診后因害怕治療副作用選擇放棄。實際上,早期前列腺癌治愈率可達90%以上。

二、早發現的“三道防線”

1.50歲后必做的PSA檢測

只需抽2毫升血,就能篩查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湖南省腫瘤醫院將這項檢測納入社區老年體檢,曾幫助一位68歲的退休教師發現早期癌變,術后5年仍健康生活。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查1次,有家族史者提前到45歲。

2.精準揪出癌細胞

若PSA異常,需進一步做多參數磁共振(MRI)。就像給前列腺做“高清CT”,能發現小至5毫米的病灶。湖南省腫瘤醫院泌尿專家團隊采用的MRI/超聲融合靶向穿刺技術,準確率比傳統穿刺提高顯著提高,且創傷更小。

3.基因檢測預判風險

對于有家族史或特定基因突變(如BRCA)的人群,基因檢測能提前10-15年預警風險。湖南已建立遺傳性前列腺癌數據庫,為高危人群定制監測方案。

三、應急處理三步走:科學應對不慌張

1.早期患者

達芬奇機器人前列腺癌手術:其高清3D視野和靈活機械腕可精準切除腫瘤,同時最大限度保留神經和血管,減少術后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礙;

腹腔鏡微創手術:通過3-4個鑰匙孔大小的切口切除腫瘤,術后2天即可下床;

粒子植入術:將60多顆“米粒大小”的放射性粒子精準植入前列腺,如同在腫瘤內部安裝“微型核彈”,對癌細胞進行殺傷。

2.中晚期患者:

湖南省腫瘤醫院采用綜合治療模式:術前通過藥物縮小腫瘤,消除微轉移灶,再通過手術或放療清除原發灶,術后聯合新型內分泌藥物進一步清除腫瘤細胞,可顯著提高患者生存。

醫院作為國家臨床新藥實驗基地,還可以為廣大患者提供最新的藥物治療機會,參與國際新藥臨床試驗,為一些晚期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特別提示:確診晚期≠絕望!81歲的拜登在聲明中表示,他將接受新型靶向治療并繼續工作。現代醫學的進步,讓許多患者能夠“與癌共處”。

四、湖南經驗:看病不再“跑斷腿”

為解決患者輾轉多個科室的難題,湖南省腫瘤醫院推出重大舉措:

泌尿腫瘤多學科門診(MDT):每周三下午,泌尿外科、放療科、影像科等專家集體會診,患者1次掛號就能獲得量身定制的治療方案。

五、預防清單:守住男性生命“腺”

少吃紅肉和動物脂肪,西紅柿(富含番茄紅素)、綠茶、十字花科蔬菜有保護作用;避免久坐,每周保證3次以上運動;50歲后定期篩查,不要因為“難為情”拒絕肛門指檢;出現排尿變細、夜尿增多等癥狀盡早就醫。

拜登的抗癌宣言給所有人上了一課:癌癥面前沒有身份差別,但早篩早治能改變結局。湖南省腫瘤醫院的數據顯示,通過推廣早篩,湖南省前列腺癌早期診斷率已從2018年的21%提升至2023年的43%。

請記住,守護前列腺健康,從50歲那管血開始。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腫瘤醫院 曹健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省腫瘤醫院 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