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在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在河北省科技廳、河北省科協、石家莊市科協的指導下,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研究所聯合石家莊市第二外國語學校、石家莊市智匯小學、河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石家莊沐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研究所一支部同裕華區裕強街道辦黨支部,在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基地共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種子藏密碼 智慧在萌發”科普研學活動?;顒油ㄟ^種質資源墻、展板展示、科普講座、思政課教育和實踐體驗,帶領青少年、大學生探索農業科技的奧秘,激發創新意識,弘揚科學家精神。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上893人參與、線下100余名小學生、社會公眾、科技工作者、大學生志愿者參與活動。
探秘種質資源,播撒科學種子
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教育基地負責人馬春紅研究員介紹了種質資源墻。墻上展示的各類種子標本,如同一部濃縮的農業“密碼本”,揭示了生物多樣性的神奇。“每一粒種子都承載著獨特的基因信息,是農業創新的基礎?!?/p>
馬春紅研究員介紹了基地的情況,播放了《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基地》宣傳片,并通過食品安全、農產品安全、生物技術展板,給孩子們講解小麥的一生;面粉是怎么來的?玉米的起源、用途及營養價值等。如何辨別健康農產品,果實腐爛發霉的危害等。
科學講堂: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
許大金博士以《神奇的種子》為題,用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和短視頻,展示了種子如何突破生命極限、抵御病害侵襲。當播放《隱形的殺手-玉米赤霉烯酮》時,同學們驚嘆于科技如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而《多姿多彩的玉米》則展現了現代育種技術的魅力-從傳統糧食到高附加值產品,玉米的“變身”背后是科研人員的智慧結晶。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研究所第一黨支部書記朱金永老師帶來一堂特別的思政課。他講述自己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由如何一名海軍戰士轉變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故事,鼓勵青少年: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以科技報國為己任:“種子雖小,卻能孕育希望;創新雖難,卻需持之以恒”,高標準、嚴要求、爭一流!
許大金博士帶領智匯小學5年級學生參觀了河北省植物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一年五代小麥快速育種的智能溫室,講解了儀器設備的用途,孩子們聽的認真仔細。
田間實踐:勞動中感悟科技力量
活動的重頭戲是玉米種植實踐。在基地科普園里,同學們分組行動:清理雜草、翻整土地、進行播種……科技志愿者現場示范播種技巧:“溝深3-5厘米,種子間距要均勻?!北M管烈日當空,但大家干勁十足,科研人員一一解答,并強調“科技賦能農業,但勞動者的經驗同樣不可替代”。
直到12點,許多同學還意猶未盡,表示“第一次知道種種子這么有趣”、“未來也想當科學家研究作物新品種”?;刎撠熑吮硎荆破栈貙⒊掷m開展對小學生、青少年、大學生的科普研學活動,讓更多青少年走進科學、熱愛科學,弘揚科學精神。
科技強國,未來可期
一粒種子,藏著生命的密碼;一次實踐,萌發智慧的幼苗。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這場研學活動不僅傳播了農業知識,點燃青少年、大學生科學夢想,更在青少年、大學生心中種下了科技創新的種子。“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未來,這些祖國的未來終將成長為支撐國家發展的棟梁之材。
作者:馬春紅 許大金 朱金永
來源: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