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癬(俗稱灰指甲),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導致指甲增厚、發黃、變形的疾病。**甲癬,對普通人而言,它可能僅是影響美觀的“小問題”,但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卻是“大隱患”,可能引發糖尿病足,成為足部潰爛的“導火索”,嚴重的甚至致殘、致死。

今天,長沙市第四醫院內分泌科專家為您提供一份有關甲癬的科學預防與治療指南!

“糖友們”更容易感染甲癬,是真的嗎?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較高,為真菌的滋生提供了理想的“培養基”。同時,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加上常伴有外周血管病變,導致肢體末端血液循環不暢,不僅感染風險增加,還讓指甲的修復能力減弱,真菌更難清除。

甲癬的“三重暴擊”

1、隱蔽疼痛:變形的指甲容易刺傷皮膚,而糖尿病導致的神經病變會讓患者難以察覺疼痛,最終發展為潰瘍。

2、感染升級:真菌與細菌“狼狽為奸”,可能引發嚴重感染,甚至威脅生命。

3、愈合困難:血管病變致傷口難愈,可能發展為截肢。

當糖尿病遇上甲癬,應如何應對?

1、早發現,早治療

當指甲出現發黃、增厚、脆裂等異常情況時,請務必盡早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用藥(外涂或口服抗真菌藥物)。此外,每天都要做好足部自查,檢查足底、趾縫,警惕紅腫、破潰、滲液!

2、專業護理,細節制勝

科學修甲:糖尿病患者切勿自行修剪指甲,請將增厚變形的指甲交由專業足病師處理。

保持干爽:洗腳后徹底擦干,趾縫用棉球吸干,可撒抗真菌粉劑。

選對鞋襪:選擇透氣寬松的鞋子和吸汗棉襪,避免擠壓腳趾。

3、控糖為本,全面管理

血糖達標(空腹≤7mmol/L,餐后≤10mmol/L)是預防糖尿病足的核心。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煙、控制血壓血脂,延緩血管和神經病變。

日常生活中這些習慣要牢記!

**1.避免赤足行走:**浴室、泳池等公共場所穿拖鞋,防真菌交叉感染。

**2.不共用修甲工具:**家人間也需注意,定期使用酒精消毒指甲剪。

**3.定期專科隨訪:**每3-6個月檢查足部,必要時做真菌檢測。

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宋俊華提醒:足部無小事,細節定健康!當足部出現趾甲周圍紅腫、疼痛、流膿,足部潰瘍不愈合或迅速擴大,發熱、寒戰、乏力等全身癥狀時,請立即就醫。糖尿病足并非不可預防!通過規范治療甲癬、嚴格控糖、科學護足,90%的足部潰瘍可避免。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第四醫院 楊才菊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長沙市第四醫院 楊才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