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此時,氣溫逐漸升高,雨水增多,空氣濕度增大,人體易受濕熱之邪侵襲。

中醫認為,這一時期人體陽氣漸長但尚未達到鼎盛,氣血運行活躍,若養護不當,脊柱易受濕熱、風寒等外邪侵擾,誘發或加重頸椎病、腰椎病等脊柱疾病。

因此,小滿時節是脊柱養護的關鍵期,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馮帥華副主任醫師教大家從以下幾點正確科學護脊。

一、調節環境,防濕避寒

小滿時節,氣候濕熱交織,人體毛孔舒張,易受風寒濕邪侵襲。因此,需特別注意生活環境的調節:

1、溫度與濕度

室內溫度建議保持在24℃~26℃,濕度控制在50%~60%。可使用空調除濕功能,但需避免冷風直吹脊柱,建議空調風向朝上,或安裝擋風板。

2、通風換氣

每日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減少濕氣滯留。

3、衣著適宜

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衣物,避免長時間穿濕衣或暴露腰背部于冷風中。

二、飲食調養,健脾祛濕

中醫強調“藥食同源”,小滿時節飲食應以健脾祛濕、清熱利濕為主,結合現代營養學,為脊柱健康提供充足營養:

1、清淡易消化

多食用小米、燕麥、薏米等粗糧,搭配冬瓜、黃瓜、絲瓜等清熱利濕的蔬菜,減輕脾胃負擔。

2、補充蛋白質

增加魚肉、瘦肉、豆類及豆制品的攝入,富含優質蛋白質和鈣質,有助于增強骨骼強度。

3、特色食療方

薏米赤小豆湯:薏米、赤小豆各30克,加水煮粥,具有健脾祛濕、利水消腫的功效。

冬瓜荷葉湯:冬瓜500克,荷葉1張,加水煲湯,清熱解暑、利濕通便,對脊柱健康有益。

4、避免生冷油膩

可減少冷飲、冰激凌、油炸食品的攝入,以免損傷脾胃,導致濕氣內生。

三、中醫理療,疏通經絡

小滿時節是“冬病夏治”的黃金期,結合中醫理療方法,可有效溫通經絡、祛濕散寒:

1、推拿按摩

通過按揉風池穴、大椎穴、命門穴等穴位,以及捏脊、捶背等手法,促進脊柱周圍氣血循環,緩解肌肉緊張。

2、艾灸療法

在足三里、三陰交、腎俞等穴位施灸,溫補陽氣,祛除體內濕寒,增強脊柱抵抗力。

3、拔罐療法

在腰背部膀胱經或阿是穴進行拔罐,可疏通經絡、祛濕排毒,適用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4、中藥熏蒸

選用羌活、獨活、防風等祛風除濕中藥,煎煮后熏蒸腰背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四、適度運動,強健筋骨

適當的運動可增強脊柱周圍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穩定性;但避免劇烈運動或長時間彎腰負重,運動后及時擦干汗水,更換干爽衣物,小滿時節,建議選擇以下運動方式:

1、在指導下進行脊柱核心肌群訓練,如平板支撐、小飛燕等,日常生活可根據自身情況參與健身活動如:游泳、瑜伽等。

2、中醫八段錦:每日練習“兩手托天理三焦”“五勞七傷往后瞧”等動作,調理氣血,強健腰背。

五、日常防護,細節入手

1、正確坐姿與睡姿

保持腰部挺直,避免久坐或蹺二郎腿;選擇硬板床或中等硬度的床墊,保持脊柱自然生理曲度。

2、避免貪涼

不直接睡在地板或潮濕處,不長時間吹風扇或空調。

3、情緒調節

小滿時節易煩躁,可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肝氣郁結影響氣血運行。

專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脊柱外科馮帥華副主任醫師提醒:小滿時節,濕熱交織,脊柱養護更需順應自然規律,科學護“脊”,不僅能預防脊柱疾病,還能提升整體健康水平,享受舒適生活。讓我們在小滿時節,為脊柱健康筑起堅實防線!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脊柱外科 李星玉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李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