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筆
北京·清華附中朝陽學校 楊宇軒
“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與魔法無異。”——亞瑟·克拉克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21世紀40年代的寫作家們,藉百年前的前輩之口提筆給予這世界此等評價。然而,造就這一切的原因你我皆知——源自那支筆橫空出世的那一刻。
最初不過是2038年的平日。不過對于世界,包括我們來說,那是劃時代的一天。平靜在全球龍頭人工智能企業“幻”的突然發布會中被擊碎了。“神筆”,他們如此稱呼自己的新作。名字取自那支中國故事中著名的奇妙毛筆——“神筆”并非作為畫筆,而是作為有完全自我意識的寫作AI翩然踏上了萬眾矚目的舞臺……
“艾老師,艾老師!”打斷我的思緒的,是稚嫩的女聲,“這是我的作文。”聲音的主人——襄宜小學六年級的小良將修改甚多的作文紙輕輕放在辦公桌上。沐浴在小良期待的眼神中,我,小學語文教師艾陸開始掃讀文章。“許多詞匯過于低幼,請用神筆重寫。”閱讀完全文的我給予了無情的評價。
——幾年前一經推出便成為了焦點的神筆,擁有近乎涵蓋全世界的詞匯與知識,撰寫的文章兼具詞藻之美與語言之實。神筆造成的轟動之大,從當時知名作家武旬舉辦新書簽售會無人問津,反倒被讀者反映語言文采低于神筆作品后憤然退出文壇之事,便可見一斑——那不過是因作家們受神筆造成的輿論壓力而產生崩潰的冰山一角罷了。
神筆代表了人們對“人工智能”一詞抱有的所有幻想。幾乎在百年前,人工智能作為一個名詞提出。著名的“圖靈測試”隨之而來——將機器與人置于同一房間,若人無法區別機器與真人回答之自然度,則該機器具有智能——這正是神筆所真正實現之物。
一絲疑問無數次掠過腦海,我不住地思考著——如神筆一般的人工智能,早已達到圖靈測試的標準,甚至,它比人類更為聰慧。那么……它是否可稱之為“人”?若人工智能所隱喻之物,為人類意圖創造出同類的愿望,由人所制作出的智慧物體,是否有著哲學意義上的……“生命”?于我沉思之時,小良不耐地揮舞著手中的作文。
“艾老師,比起用神筆來寫出完美的作品,自己的想法難道不是更重要嗎?”小良悶悶地說道,然而我卻不以為然。
“學校允許學生使用神筆,旨在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與詞匯使用能力。全校不借助神筆寫作的學生,惟余下你了。依據2040年通過的相關法律……”“我知道了。”沒等我說完,她便答道。小良似乎被說服了,黯然地回頭離開辦公室。次日,當小良再次將稿紙置于桌上時,我依然不甚滿意。“此處理應設下在1000字后揭曉的身份伏筆,而非平鋪直敘……為何不用神筆修改?這種幼稚的錯誤,不應再犯。”她的作文語言略微趨向優美,但邏輯的淺薄明顯拉低了思維的層次。聽聞我的評價,小良不發一語地奪走了稿紙,跑離了辦公桌。
第三天,第四天……每日桌上,都放置著小良的作品。一次次的催促她使用神筆,我冀望她能夠從完美的改作中汲取文辭才能,然而她卻絲毫沒有動搖,仍舊將那一張張鋪滿幼稚文筆的作文紙固執地放在我的眼前。“艾老師,從一開始就如此優秀的你不會理解……我的堅持。”那是每次她被駁回后,說出的話語。
第二十六天,家長會。熟悉的稿紙并未出現在桌面上。到達課堂時,發現小良手中握著一篇褶皺的稿紙,挺立在眾人面前。
“小良?”
“艾老師,希望你能容許我念出作文的終稿。”她的眼神中看不到任何迷惘。
“既然你決定了,我便允許你朗讀。”
我了解那篇作文的題目,也明白了她為何要在此處讀出——她開始高聲朗讀自己修改過無數次的作品。
“我的父親是一名因神筆而失業的作家。或許這個職業已經行將就木,也或者因為人工智能已經擁有足以取代自己的創造者的辭藻與邏輯。但我仍舊相信一件事……神筆有做不到的事情——那便是讓我們展現真實的自己。
過去,曾有一臺計算機名為“深藍”。它憑借算盡一切步數的可能,擊敗了國際象棋冠軍——它是完美的,人類無法打敗它。但寫作卻并非如此……并非是將最為華麗的文辭在電子之海中如榫卯一般結合,更非將語句如人類絕不會厭惡,卻千篇一律的卡農旋律一般調配。那所作的,不過是一篇人人嗟贊,無懈可擊的“程序”罷了。神筆不明白為何寫作,亦無法感受寫作之美。寫作,應當是從心底發出……那最為真摯,最為奔放的感情啊!
……父親的職業生涯結束了。作為一名揮灑筆墨,絞盡腦汁的作家,他喪失了一切。然而我不會妥協——我想讓“我的”世界活起來,而非借由他人之手構造。縱然嘗試千百次,無論跌倒多少次,我也想寫出生老病死,想寫出愛之深與恨之痛,想寫出離去與重逢,想寫出高尚與低劣,想寫出幸福與痛苦,想寫出雨中的冰寒,想寫出心中的熱烈……用我的筆,寫出我的故事,將自己冀望的未來,昭告世界——那便是我的愿望。
六(3)班,武良”
前作家武旬的女兒——小良在掌聲中結束了自己的演講。只見家長席中,一名面容略顯瘦削的男人落下了淚。
驟然間,我認知到神筆對于學生,應當是何物。
“應當向學校提議……以公司的名義,暫停神筆的使用,AI不應該是人的榜樣。”我喃喃自語道,聆聽著久久不能停歇的掌聲。
大約,我的疑問已得到解答——人工智能也許能夠創作出超越人類詞匯與思想的“完美之作”,但人的“不完美”,才應當為他們的可貴之處。因為,唯有不足才能引導人們寫作出表露自己對于那不著邊際,天馬行空的“未來”的向往。
或許,對于小良而言,她所投注一切的是,沒有音樂,沒有圖像,沒有動畫……只是白色背景與墨黑文字的——作品。籍自己之手,描繪只屬于自己的世界。或許對于人來說,與AI的不同之處應當是——他們寫作的初衷不應只是寫作。
以上,是艾陸——試驗教學型“神筆”:AI六號,致“幻”公司的報告。
**指導教師:**趙聰聰
來源: 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青少年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