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護士!我拔完智齒疼得睡不著!”近日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急診室,捂著半邊臉的張女士怎么也沒想到,兩天前那杯讓她快樂的珍珠奶茶,竟成了術后噩夢的元兇。
一杯奶茶引發的“牙窩慘案”
原本普通的拔智齒手術,卻因張女士術后立即用吸管嘬奶茶的操作徹底翻車——吸吮產生的“洪荒之力”直接掀翻了傷口凝血塊,珍珠咀嚼時的咬合力更是讓牙槽窩雪上加霜。48小時后,她的牙床開始散發腐臭味,夜間劇痛堪比“牙神經蹦迪”。
根據張女士的癥狀,護士立即意識到:張女士這是引發了干槽癥。
干槽癥又稱牙槽骨骨炎,是牙槽窩內血凝塊脫落或溶解導致的骨壁暴露并繼發感染的病理狀態。這并非細菌感染,而是拔牙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這種劇痛不是普通發炎。當拔牙后2天-3天,血凝塊不慎脫落,暴露的牙槽骨就像失去保護的傷口,將會遭遇:
1.引發劇烈疼痛,疼痛程度遠超普通術后疼痛。同時向耳顳部及四周區域放射,可放射至太陽穴或同側頭部,可伴有腐臭味道或其他全身癥狀。
2.疼痛的性質:疼痛呈持續性,搏動性劇痛,個別患者可有“夜間痛”,止痛藥效果不佳。
3.與普通疼痛區別:正常術后疼痛逐漸減輕,干槽癥疼痛反而越來越重。
發生干槽癥的傷口和正常術后傷口相比,會有什么不一樣的表現呢?
拔牙窩空虛:由于牙槽窩內無血凝塊覆蓋,傷口表現暴露灰白色骨面,正常術后拔牙窩為暗紅色血凝塊。
腐敗氣味:干槽癥的拔牙創口會散發腐臭味,在繼發感染時可能伴有黃白色膿性分泌物。
創口周圍炎癥:創口周圍牙齦輕微紅腫,但一般無顯著化膿(嚴重感染時除外)。
不良行為排行榜
根據數據統計,這些行為最易引爆干槽癥:
吸管刺客:嘬奶茶、抽煙產生的負壓=凝血塊殺手。
舌頭拆家:舔傷口會讓凝血塊提前“下崗”。
高溫暴擊:火鍋熱湯讓血管擴張引發出血。
硬核進食:啃雞爪產生的咬合力=傷口二次創傷。
清潔過度:24小時內刷牙漱口=沖走天然“保護膜”。
面對疼到懷疑人生的張女士,外科團隊立即獻出三大法寶:
精準麻醉:“即刻封印”下牙槽神經痛覺。
高科技沖洗:生理鹽水+雙氧水反復沖洗,雙聯滅菌,連牙槽窩縫隙都不放過。
治愈BUFF:注入含碘仿的“明膠海綿”,持續殺菌。
治療后彩蛋:
1.當天疼痛值從9分降到3分。
2.3天后復診牙窩長出粉嫩新肉芽。
3.1個月后牙窩表面基本愈合。
術后避坑指南
1.拔牙后應該咬緊棉球45分鐘-60分鐘后吐出,期間不必更換粘球,注意唾液應往下咽,不可吐出,更不可含在嘴里。
2.拔牙術后2小時可進溫涼軟食,不宜過熱、過硬,一周內禁煙酒。
3.拔牙術后24小時內不可漱口刷牙,不宜做劇烈運動。
4.吐出棉球后勿用舌頭舔觸傷口,更不宜反復吸吮,以免出血。
5.吐出棉球后,唾液中會混有少許淡紅色的血絲,可能延續2天-3天,屬于正?,F象,不必太緊張。
6.對于困難拔牙的患者,出現的腫脹、疼痛、張口受限及進食困難癥狀會延續1個星期左右,若癥狀時間過長或加重,應及時就診。
7.拔牙后24小時內可以冰敷拔牙區,48小時后,用40攝氏度-60攝氏度的溫水熱敷拔牙或腫脹區域。
8.如創口有縫線,請于拔牙后7天-10天復診拆線,如需再次拔牙一般在5天-7天后即可再次拔牙。
高危警報信號(中一條請速掛急診)
1.術后2天-3天突然劇痛升級。
2.牙窩出現灰白色“空洞”。
3.止痛藥吃了個寂寞。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頜面外科護師徐慧茹
來源: 溫州市護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