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被稱為“記憶的橡皮擦”,全球每3秒就有一人確診。面對這種無法治愈的疾病,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近期,一項來自西班牙的研究為中年人帶來了希望:中年時期堅持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減少大腦中有害蛋白的堆積,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

研究證實:久坐不動,大腦老得更快

巴塞羅那全球衛生研究所與β腦研究中心的團隊,針對337例平均年齡60.5歲的高風險人群進行了長達4年的追蹤。參與者通過問卷報告運動習慣,并接受腦部掃描檢測兩種關鍵指標:

1.β淀粉樣蛋白(Aβ):阿爾茨海默病的“罪魁禍首”,異常堆積會形成斑塊,破壞腦細胞;

2.大腦皮質厚度:皮質變薄與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下降直接相關。

研究將受試者分為5組:長期久坐組(幾乎不運動)、持續不達標組(運動量始終不足)、堅持運動組(始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中途放棄組(原本運動,后來停止)、后來居上組(從中年開始增加運動量)。

結果發現,長期久坐組的大腦皮質厚度最低,Aβ蛋白堆積最多,癡呆風險評分最高。后來居上組和堅持運動組的Aβ負擔顯著更低,且運動越多,效果越明顯。研究表明,久坐不動的人群,大腦老化速度比運動達標者快約1.5倍!

運動如何“清洗”大腦?科學機制揭秘

運動對大腦的保護作用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研究發現,運動能促進大腦“排毒”。通過加快血液循環和腦脊液流動,運動幫助清除Aβ蛋白和tau蛋白這些“大腦垃圾”,減少它們在腦中的堆積。

同時,運動能增厚大腦皮質。海馬體作為記憶中樞,在有氧運動的刺激下會產生新的神經元,使大腦皮質增厚。這意味著即使出現病理變化,認知功能也能保持更長時間。

此外,運動還具有抗炎和調節代謝的作用。慢性炎癥和代謝異常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誘因,規律運動能有效改善這些狀況,為大腦提供雙重保護。

中年運動方案:每周150分鐘,這樣運動最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中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跳舞)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跑步、游泳)。研究中的“后來居上組”正是通過達到這一標準,成功逆轉大腦風險。

實用建議如下:

1.零基礎起步:每天20分鐘快走

從短時間、低強度開始,逐漸增加至每天30分鐘,每周5天。利用碎片時間,如通勤快走、午間散步。

2.上班族對抗久坐:每1小時活動5分鐘

久坐時,大腦血流量減少,代謝廢物堆積。建議每1小時起身做拉伸、深蹲或爬樓梯。研究顯示,即使運動達標,久坐時間長仍會抵消部分益處。

3.最佳運動組合:有氧+力量+平衡

·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提升心肺功能,促進腦循環;

·力量訓練(如啞鈴、俯臥撐):增強肌肉,刺激生長因子分泌;

·平衡訓練(如太極拳、瑜伽):預防跌倒,激活小腦功能。

4.社交型運動效果翻倍

跳舞、羽毛球等需要協作的運動,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刺激社交互動,后者本身也是預防癡呆的重要因素。

警惕“偽運動”:這些誤區要避開

誤區一:“家務勞動代替運動”

家務屬于低強度活動,對心肺刺激不足,建議額外安排專門的運動時間。

誤區二:“周末瘋狂運動補償”

突擊運動易受傷,且效果不如規律鍛煉。研究強調“持續增加”而非短期沖刺。

誤區三:“僅關注體重變化”

運動對大腦的益處獨立于減肥。即便體重未降,大腦已悄然受益。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無法完全避免壓力和環境對大腦的傷害,但通過堅持運動這個簡單易行的方法,我們完全有能力為自己的大腦健康保駕護航。不妨從今天開始,用運動為未來的自己準備一份珍貴的禮物:一個健康、清醒的大腦。

參考文獻:Akinci M,Aguilar-Domínguez P,PalpatzisE,et al.Physical activity changes during midlife linkto brain integrity and amyloid burden. Alzheimers Dement(2025).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