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大王”拍了拍你說:“端午安康呀!”
“粽子大王”的大家庭里
有哪些成員呢?
它是怎么誕生的呢?
它的背后到底哪些
不為人知的秘密?
帶上問題一起來解開
“粽子大王“的秘密吧!
中國從南到北
人們包粽子所用的粽葉有許多種
最常見的是箬葉、葦葉、芭蕉葉和荷葉
箬(ruò)葉
箬葉是箬竹的葉片,箬竹是灌木型的矮小竹類植物。主要生長于長江中下游一帶,表面光滑、氣味醇香。“粽葉黃酮”和“粽葉多糖”是產生香氣的化學物質。箬葉也是廣東地區常用的粽葉。
蘆葦
蘆葦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葦葉韌性差、葉片薄,所以包粽子一定要用老葉子。不然煮粽子時,里面的餡就會偷偷跑出來。葦葉的香味來自葉中的“戊聚糖”和“薏苡素”。
芭蕉
芭蕉只生長在熱帶地區,所以云南、海南等地才流行用芭蕉葉包粽子。新鮮的芭蕉葉香味并不明顯,但在蒸煮之后清香之氣十足。這是芭蕉葉中的5種“烯醇”類物質,被氧化而散發出的,它還有抑菌的功效呢。
荷葉
荷葉雖然很大片,但質地薄脆。所以用它包粽子時,需要先折上兩三層避免破漏。“蓮堿”和“荷葉堿”是荷葉香味的來源,這兩種物質還特別“喜好”油脂,也就是能吸油。所以廣東地區的糯米雞也是偏愛用它。
來源: 廣州市少年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