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5年5月17日是第21個世界高血壓日。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很多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科普中國聯合新華網、中華醫學會,邀請權威領域醫學專家,為您解答高血壓的認知誤區和預防控制。
01 為何血壓會呈現明顯的晝夜節律?
正常人24小時血壓呈“兩峰一谷”的晝夜節律變化,即早晨6-8點、下午4-6點左右為兩個血壓值高峰,夜間血壓開始下降,凌晨2-3點血壓降到最低谷。
血壓晝夜節律是人體生物鐘與自主神經系統精密調控的結果,就像身體里的“作息表”。早晨醒來后,皮質醇、腎上腺素等“清醒激素”分泌增加,血壓隨之升高,白天工作運動或走路也都會促進血液循環,讓血壓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晚上這類激素減少,血壓跟著回落。
——羅太陽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瓣膜病介入中心 副主任醫師
02 如果父母有高血壓,子女一定會得高血壓?
不會絕對遺傳,但風險會增加,遺傳與環境存在復雜交互作用。父母單方患病子女風險約28%,雙方患病風險升至40%,但非必然遺傳。有家族史的人,建議25歲后每年量血壓,重點看兩個數——早上起床血壓(<135/85mmHg)、上下壓差值(>55mmHg要警惕血管硬化)。
即使有遺傳風險,做到以下三點,能降低一半以上高血壓風險:
? 少吃咸(每天鹽不超過1啤酒瓶蓋)
?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
? 每周運動5天,每次快走30分鐘
——羅太陽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瓣膜病介入中心 副主任醫師
03 高血壓是“胖人”的專利,瘦人不必擔心?
高血壓與遺傳、精神壓力、飲食結構、年齡等多種因素有關,肥胖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減重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血壓水平,但高血壓并不是“胖人”的專利,瘦人也同樣需要警惕。
——邢云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老年醫學科 主任醫師
04 明明沒有相關癥狀,為何卻被確診了高血壓?
高血壓的診斷是根據血壓的測量值,而不是主觀癥狀來決定的,高血壓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但同樣會引起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因此即使血壓正常,也需要定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問題。
——邢云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老年醫學科 主任醫師
05 得了高血壓,就要少吃鹽、少吃肉嗎?
減少鹽的攝入有助于控制血壓,但非完全禁鹽。每日鹽攝入量應逐步降至5克以下 ,相當于一平啤酒瓶蓋的量。這包括烹調用鹽、調味品(如醬油、腐乳)及加工食品中的隱形鹽 。肉類富含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可以優先選擇深海魚、去皮禽類、瘦牛肉等,減少動物內臟、肥肉、腌制肉類等葷食。且長期不吃肉容易造成貧血,進而可能影響血壓穩定。
——楊旭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特需醫療中心 主任醫師
06 高血壓患者運動有危險,最好避免運動?
高血壓患者并非必須避免運動,但需根據病情分級、血壓控制情況及并發癥風險選擇科學合理的運動方式。合理運動不僅有助于降壓,還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個性化運動處方,并長期堅持。
建議首選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極拳等。但血壓顯著升高(如>180/110mmHg)或波動大時應暫停運動。
——黨愛民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特需醫療中心 主任醫師
07 高血壓患者必須終身服藥嗎?血壓正常后停藥行不行?
是否需要終身服用降壓藥,需要根據類型、年齡、血壓水平、服藥效果以及個體差異等綜合決定,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多數高血壓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控制血壓。少部分早期高血壓患者可以通過改善生活習慣控制血壓,如果血壓穩定,醫生會建議嘗試減少甚至停止服藥。還有部分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在原發病痊愈后,血壓恢復正常,可能停用降壓藥。患者應遵醫囑定期監測調整治療方案。
——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普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資深研究員、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08 降壓藥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
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高血壓被稱為“隱形殺手”,很多患者并無明顯癥狀,但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會持續損害血管和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導致心臟病、腦卒中、腎衰竭等嚴重并發癥。通常情況下,多數患者對降壓藥的耐受良好,部分降壓藥確實可能出現一定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需要遵醫囑進行藥物更換或調整。規范用藥,科學控壓,是守護健康的關鍵。
——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普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資深研究員、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09 高血壓目前都不能徹底根治?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高血壓就是由遺傳和多種環境因素,比如吃得太咸、不愛運動、失眠、精神壓力大、肥胖等一起共同導致的血壓增高,一般來說這種高血壓是不可以根治的,要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長期服用適當的降壓藥物把血壓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繼發性高血壓就是其他疾病導致的血壓增高,如果這個疾病治療了,一部分人的高血壓可以得到根治。
——王鴻懿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高血壓專業 心內科 主任醫師
10 如何正確監測血壓?
正確的監測血壓要注意幾個方面:
? 選擇經過驗證的上臂式的電子血壓計,上臂太粗或太細,要選擇相應的大號或小號袖帶;
? 測量血壓時,捆綁袖帶上臂的中點與心臟處于同一水平,要選擇有靠背的椅子,坐直,雙腿放松、落地。
? 每次血壓測量都要連著測量2-3次,間隔1分鐘,記錄后兩次血壓和心率的平均值。通常,早上測量要在服藥和早餐之前,晚上在晚飯后或上床睡覺前。不論早上,還是晚上,測量血壓前均應注意排空膀胱。
? 初診和調藥階段,每次看醫生前一周每天早、晚測量,血壓穩定后可以每周測量一天。
? 如果有頭暈等不適,當時測量血壓。
——王鴻懿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高血壓專業 心內科 主任醫師
養成平衡膳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定期監測血壓
對于保持身體健康尤為重要
希望大家都能血壓正常,健康生活!
策劃:閻冬 孫曉倩
聯合出品:科普中國×新華網×中華醫學會
本文圖片及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