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倒計時的焦灼中,越來越多的考生發現,咖啡因的魔法正在失效。**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二科張婷副主任醫師介紹,**人體自帶的“生物充電樁”——中醫穴位,或許能成為突破困倦循環的關鍵,傳授三個小妙招。
晨光喚醒模式:太陽穴與風池穴的黃金搭檔
當清晨的鬧鐘第N次被按掉時,不妨試試中醫版的“雙鍵重啟”。太陽穴是人體天然的“生物鐘調節器”,位于頭部兩側,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1橫指的凹陷處。用雙手拇指或食指分別按揉兩側太陽穴,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按揉20—30次。
配合風池穴的按壓,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協同效應。
風池穴位于頸后區,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用雙手食指和中指分別放在兩側風池穴上,稍用力按揉30—60次。建議用食指中指作“V”字形夾捏,如同拔掉堵塞大腦的“睡眠瓶塞”。
午后困頓克星:合谷穴的效應
下午2點的數學課總是最難熬的時刻,這時不妨啟動手上的“清醒密碼”。合谷穴作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能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幫助提神——正是維持覺醒狀態的核心區域,交替按壓能產生雙倍喚醒效果。位于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一手拇指按壓另一手的合谷穴,垂直用力,按而揉之,每次按揉3~5分鐘。
夜間續航方案:百會穴與內關穴的循環效應
當夜色漸深,臺燈下的身影開始搖晃時,頭頂的“能量總閘”百會穴就該登場了,能起到升陽醒腦、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的作用。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將右手或左手的掌心輕放在百會穴上,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按摩30—50次。
配合手腕處的內關穴,能構建完整的能量循環系統。內關作為心包經的絡穴,其刺激可通過迷走神經影響心臟泵血效率。位于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用拇指指腹按揉內關穴,左右兩側各按揉2~3分鐘,力度以稍有疼痛感為宜。
建議采用“321呼吸法”:深吸氣3秒按壓,屏息2秒維持,緩慢呼氣1秒松開,如此循環6次,可顯著提升血氧飽和度。
專家建議
張婷副主任醫師特別提醒:穴位按摩其本質是通過調節自主神經平衡來恢復生理節律,可在學習間隙或晨起、睡前進行,能幫助高考考生緩解困倦,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但效果因人而異。但是需注意以下事項:
1、避開餐后1小時內;
2、每個穴位單次刺激不超過5分鐘;
3、出現頭暈等不適立即停止。建議配合20~40分鐘的午間小憩,形成“短時充電+長效續航”的科學組合。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二科 熊春紅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