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有一條來自大唐的消息,請您查收——千年前的少女發(fā)來一條日常Plog,分享她生活中的小美好。看這姿勢,這穿搭,這表情,這手辦……簡直chill感滿滿。

唐三彩抱鴨女俑瓶。

其實,這是一件藏于開封博物館的唐三彩抱鴨女俑瓶,她帶著“超絕松弛感”定格了千年前的那一刻。

千年前的少女“自拍”****

這個3D版的Plog展現(xiàn)了唐代少女的生動形象,她眉毛彎彎,眼睛圓圓,臉蛋肉嘟嘟的,頭梳俏皮可愛的雙丫髻,身著窄袖長衣和時髦的半臂襦裙,懷中抱著一只“寵物鴨”,蹲跪于圓形蓮臺上,盡顯少女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

千年后的我們驚嘆于她的優(yōu)雅造型和明媚色彩,更驚嘆于穿越千年后仍散發(fā)著的青春與活力。如果要給這條來自大唐的Plog加標(biāo)簽,那一定是“自然松弛”和“治愈感”吧。

唐三彩抱鴨女俑瓶。

在這個充滿生活氣息的Plog里,竟然還藏了個彩蛋:這個看似手辦的鴨鴨其實是一個有實用功能的壺,大張的鴨嘴恰好與長頸壺的壺口無縫銜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除了女俑頭部和瓶底沒有上釉,其余部位均施色彩艷麗的三彩釉,實現(xiàn)了瓶、人物俑、動物俑的完美結(jié)合,是唐代陶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唐三彩色卡大公開

唐三彩只有三種顏色?當(dāng)然不是,今天一起來揭秘唐代經(jīng)典色卡。看看這件抱鴨壺女俑瓶,白色、赭色、淡黃、淡綠……大唐美學(xué)調(diào)色盤直接拉滿!遠看清新脫俗,近看高級感爆棚,這配色放今天也是妥妥的國潮頂流,多種色彩交織呈現(xiàn)大唐審美嚴(yán)選出的色號,搭配在一起格外視覺友好。

洛陽博物館唐三彩鴨銜荷葉杯。

唐三彩作為大唐的潮流單品是怎么火起來的?首先必須是技術(shù)到位,唐代陶瓷工藝牛到飛起,三彩釉玩得爐火純青。再來就是厚葬文化,唐代人講究“事死如事生”,陪葬品必須奢華,三彩俑直接C位出道。最后就是文化Buff疊滿,胡風(fēng)漢韻混搭,藝術(shù)靈感爆炸,成就了唐三彩的盛世美學(xué)。

輝煌璀璨的唐三彩,絢麗斑斕的藝術(shù)效果在雕塑精美、造型生動的俑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

古人尤愛鴨鴨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把野鴨馴化為家鴨的國家,早在商周時期,石器、青銅器中就出現(xiàn)了小鴨子的可愛身影。在古代中國,人們不僅將鴨作為食材進行馴養(yǎng),更以鴨為靈感創(chuàng)作出了眾多精美的鴨形器皿來裝點生活。

河南博物院彩繪陶鴨。

1953年,在商城遺址出土了兩件彩繪陶鴨,造型別致、工藝精巧,鴨身平面呈橢圓形,側(cè)面呈扁圓形,腹部中空,脊背中央有一個圓形小孔。陶鴨為泥質(zhì)灰陶,鴨身上繪彩繪,姿態(tài)昂首引頸,展翅欲飛,十分生動。

遼寧省凌源市西周銅鴨尊。

1955年,在遼寧省凌源市出土了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鴨尊,也有人稱其為鳧尊,這件尊通體做成鴨形,尊口開于鴨背,鴨的雙腳在前,后腹另出一足,與雙腳共同支撐身體,鴨身遍布網(wǎng)格紋,形象頗為生動,制作精美。

安陽殷墟小屯村出土的石鴨。

1975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小屯村出土了一件商代晚期的石鴨工藝品,灰白石料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把灰色條帶安排在鴨眼和鴨翅部位,以簡練的幾根弧線勾勒出一只豐滿可愛的鴨子形象。整件作品除了用陰刻手法表現(xiàn)出鴨子的眼、翅和足形外,別無裝飾,但已將鴨子瞬間的形態(tài)捕捉下來,生動樸拙。

石鴨—陶鴨—青銅鴨—三彩鴨,古人竟把鴨子玩出了新高度,不愧是“鴨文化”鼻祖!

來源: 大河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