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0日是聯合國設立的“世界蜜蜂日”,旨在提高全球對蜜蜂和其他傳粉生物重要性的認識。今年的主題是:“向自然取經,滋養人類未來(Bee inspired by nature to nourish us all),這一主題,深刻地體現了蜜蜂在農業食物系統、以及生態系統健康中的關鍵角色。2025年,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關注這些勤勞小生物的命運。
自然界的無名英雄
其實,蜜蜂并不是唯一的傳粉者,蝴蝶、蝙蝠、蜂鳥等也在自然界中扮演著傳粉的重要角色。但在所有傳粉動物中,蜜蜂的作用尤為突出。它們默默穿梭于花朵之間,為超過75%的糧食作物、以及近90%的野生開花植物提供傳粉服務,是維持生態平衡和全球糧食安全的中堅力量。
▲上圖:聯合國為5·20世界蜜蜂日設置的專門的頁面
此外,全球超過35%的農業用地依賴動物傳粉,這些傳粉活動不僅提高作物產量,還能改善食物的質量和多樣性。沒有傳粉者的話,我們餐桌上的水果、堅果、蔬菜將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可能是營養價值較低的主糧如水稻和玉米。
隨之而來的是,將是人類飲食結構將變得越來越單一,我們可能不得不更多地依賴如水稻、玉米和馬鈴薯等營養結構較為單一的主糧。這種飲食轉變不僅會導致營養不均衡,還可能加劇公共健康問題,如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等。
一個真實的例子,是美國今年的蜜蜂大規模死亡。這一事件可能直接回影響到今年杏仁等農產品的產量,價格變動很快明年我們就能在市場上感覺到。
世界蜜蜂日是怎么來的呢?
若是追溯的話,世界蜜蜂日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斯洛文尼亞養蜂先驅安東·揚沙(Anton Jan?a)的貢獻。安東·揚沙出生于1734年5月20日,他是現代養蜂學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現代養蜂之父”。他不僅在養蜂技術上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還通過出版書籍和開設養蜂學校,向公眾普及養蜂知識,極大地推動了養蜂業的發展。
世界蜜蜂日的設立始于2014年,當時斯洛文尼亞養蜂協會主席博斯特揚·諾克(Bostjan No?)意識到蜜蜂的重要性及其面臨的威脅,因此提議設立一個專門的日子來紀念蜜蜂及其對生態系統的重要作用。這一提議得到了國際蜂聯(API)的支持,并最終在2017年12月20日由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將每年的5月20日定為世界蜜蜂日。
**蜜蜂正在消失,**生態危機迫在眉睫
令人擔憂的是,人類活動正在加速傳粉者的滅絕。據統計,全球約35%的無脊椎傳粉動物(特別是蜜蜂和蝴蝶)以及17%的脊椎類傳粉動物(如蝙蝠)正面臨滅絕風險。城市化擴張、棲息地喪失、單一作物種植、農藥濫用、氣候變化、疾病等問題,正在不斷削弱蜜蜂的生存基礎。
▲疾病也是導致近年來蜜蜂死亡的重要因素。上圖是一張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蜜蜂寬視野圖像,圖中可見一只瓦螨(Varroa destructor)緊緊附著在蜜蜂的身體節段之間。白色的箭頭清晰地指示了瓦螨所處的位置。該圖像來源于一項研究,該研究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揭示了瓦螨主要以蜜蜂的脂肪體組織而非血淋巴為食。圖源:Ramsey, Samuel D., et al. (2019)
這一趨勢如果持續下去,不僅威脅著我們的食物供應,也會對生態系統的穩定造成深遠影響。傳粉者數量的銳減將引發連鎖反應,從減少植物多樣性到影響水源調節、土壤肥力、病蟲害控制等關鍵生態服務。
▲上圖:授粉者(pollinator)在全球環境治理中是一個重要的關注,因為它們維系著全球大部分陸地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功能,直接關乎糧食安全和人類福祉。授粉服務對于超過75%的主要糧食作物和近90%的野生開花植物的繁殖至關重要,一旦授粉者數量銳減或功能下降,將導致農業產量下降、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系統穩定性受損,并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上圖是蜜蜂,攝影:劉茂勝(綠會BCON專家)
**向自然學習,**可持續農業是關鍵
今年的主題“向自然取經”,正是強調我們應從自然的智慧中汲取靈感,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農業生態學、套種、農林復合系統、綜合病蟲害管理等自然友好型農業實踐,能夠在保護傳粉者的同時,確保糧食產量和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
風向標。它們的存在與否能反映出生態系統是否健康。因此,保護蜜蜂就是保護我們自身的未來。
在2025年的世界蜜蜂日,讓我們以行動響應這份呼喚。蜜蜂的命運與人類息息相關,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的糧食、健康和生態家園。讓我們“向自然取經”,共同守護滋養世界的生命之源!
(注:本文僅代表資訊。歡迎留言、討論。)
資訊源 | 聯合國
編譯 | 王芊佳
編輯 | Linda Wong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