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發表的重慶市醫療保障局關于印發《重慶市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項目目錄》的通知中關于血小板的價格如下:
|| ||
1個單位的懸浮紅細胞(200ml全血制備)約210元,而一個治療量的單采血小板(≥2.5X1011個血小板)收費高達1400元左右,為何血小板這樣貴?別急,貴有貴的道理。
一、采集要求高
采集血小板需要專門的設備與精細的技術。采集過程中,必須借助特殊的血小板采集設備,運用精準的血液分離技術,將血小板從血液中小心翼翼地分離出來[1]。這一過程對設備的精準度以及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極高[2]。稍有不慎,比如血液流速過快、采集時間過長,或者設備壓力不均衡,都可能對血小板造成機械性損傷。一旦血小板的細胞膜受損,其內部的細胞器以及凝血相關物質就會溢出,進而導致血小板功能大幅下降。先進采集設備的研發成本高昂,操作人員專業培訓也需投入大量資源,這些前期成本的增加,成為血小板價格較高的原因之一。
圖源:Pixabay
二、保存條件苛刻
采集后的保存更是一大難題。血小板適宜的保存溫度范圍極為狹窄,在20℃-24℃之間,這個區間被稱為“黃金溫度帶”[3]。一旦溫度過高,血小板的代謝就會加速,能量迅速耗盡,功能隨之喪失;而溫度過低,血小板會發生不可逆的形態改變,細胞膜上會形成類似“棘突”的結構,這不僅會影響其正常功能,輸入人體后還可能引發不良反應。此外,血小板保存時還需要持續輕柔震蕩,模擬人體血液循環中的流動狀態[4]。若缺乏震蕩,血小板就會相互聚集,形成團塊。這樣的團塊不僅無法正常發揮止血功能,還可能堵塞血管,引發嚴重后果。維持精準的溫度控制以及震蕩設備的運行,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進行專業維護,這無疑增加了血小板的保存成本。
三、運輸要求高
在運輸環節,血小板同樣面臨諸多挑戰。運輸車輛的顛簸、震動,以及運輸時間的長短,都會對血小板的質量產生影響[5]。即便使用嚴格控制溫度和震蕩條件的專業運輸設備,長途運輸仍可能使血小板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因為血小板在運輸過程中,要持續對抗各種外界干擾,其內部的代謝平衡很容易被打破[6]。為了保障運輸安全,需要配備專業的冷鏈運輸設備和實時監控系統,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運輸成本,使得血小板價格昂貴。
四、離體存活時間短
血小板一般采集后保存有效期僅為5—7天,與其他血液成分相比,存活時間很短。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血小板會逐漸衰老,凝血活性降低,最終失去應有的功能[7]。短暫的有效期意味著需要更頻繁地進行采集和補充,這無疑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也使得血小板價格難以降低[8]。
五、為什么非它不可?
盡管血小板昂貴,但在醫療領域卻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對于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疾病患者,以及嚴重創傷、大出血后急需止血的患者而言,血小板輸注往往是挽救生命的關鍵手段[9]。此外,血小板還參與人體的免疫防御。它可以識別并結合病原體,通過釋放抗菌物質直接對抗入侵的細菌、病毒等,同時向免疫系統的其他“成員”發出警報信號,召喚免疫細胞前來共同抗擊外敵,守護人體健康。正因如此,醫護人員、血站工作人員等必須全力以赴,嚴格遵循每一項操作規范,為血小板提供最為適宜的環境,確保它在關鍵時刻能夠發揮關鍵作用,守護患者的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常愛榮,宋雪珍,盧芙蓉.機采血小板采集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1):56-57+60.
[2] Kimberly A Thomas,Amudan J Srinivasan,Colby McIntosh et al.Comparison of platelet quality and function across apheresis collection platforms[J].Transfusion.2023 May:63 Suppl 3:S146-S158.doi: 10.1111
[3] Zhuge C, Mackey MC, Lei J.Origins of oscillation patterns in cyclical Thrombocytopenia [J]Theor Biol.2019 Feb 7:462:432-445.doi: 10.1016
[4] 李夢雪,王志成.血小板保存相關添加劑研究現狀[J].中國輸血雜志,2023,36(07):647-650.DOI:10.13303
[5] 林俊杰,李光泰,白虹,等.2種不同控溫類型的運輸箱運輸血小板的情況比較[J].
國輸血雜志,2012,25(S1):67.DOI:10.13303/j.cjbt.issn.1004-549x.2012.s1.577.
[6] 溫志浩,尹惠玲,黃洪滔.血小板離體樣品存儲運輸的技術與設備[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23):4321-4324.
[7]劉宇健,游冉冉,林綺文,等血小板添加液ⅢM懸浮的血小板保存期質量的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25,38(03):408-414.DOI:10.13303/j.cjbt.issn.1004-549x.2025.03.016.
[8] 蔣玉林,黃文娟.頻繁捐獻單采血小板獻血者免疫功能的研究進展[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3,20(17):2575-2578.
[9]盧信彤,關秀茹.血小板及其替代物輸注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7,23(15):3012-3016.
供稿單位:重慶科普作家協會
作者: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黃文娟副主任技師,鄒老師的科普花園鄒靜波主任技師
審核專家:李涵斌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