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咚咚喵
愛說話的動物實在是太好玩了!
本期動物科普
我們60秒走近會說話的魚!
咚咚喵趴在池塘邊,盯著水里的魚,眼睛里閃著興奮的光。
咚咚喵對著水中的魚說:“嘿,跑得挺快啊,你們再跳高點試試?”
一只小魚警惕地游遠,說:“你少來,別以為咱不知道你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咚咚喵舔了舔爪子,說:“主意?我就是路過,隨便看看。”
又有一只小魚游過來,說:“隨便看看,你能盯著本小姐半天?”
咚咚喵嘟囔著回應:“我還以為你們會主動跳出來找我。”
魚兒大笑:“做夢!咱們不當菜。”
咚咚喵無奈:“得,你們倒是挺機靈。”
魚類不僅是水下的重要居民,還在維護生態平衡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它們以藻類、浮游生物為食,清理水底沉積物,幫助池塘和湖泊保持潔凈。
咚咚喵盯著游動的魚群,忍不住問:“你們這些小家伙成天游,不累嗎?”
小魚翻了個身,說:“不累,游泳就是咱的日常鍛煉。”
咚咚喵:“那要是有天游不動了呢?”
小魚擺了擺尾巴,說:“咱們靠一刻不停的游動生存,你要真餓得不行,倒可以試著抓,但能不能抓到就另說了。”
咚咚喵撓撓頭,有點無奈:“這……真是個難題。”
魚群的活動不僅幫助減少了藻類過量繁殖的風險,還為生態系統中其他動物提供了食物。
雖然咚咚喵有時也想“順手抓一條”,但水下居民們自有一套機敏的生存之道,讓“潛在的捕食者”只能干瞪眼。
一天咚咚喵看到一條小魚在水邊歡快地翻著浪花,忍不住伸出爪子:“你這樣上躥下跳,不是擺明了給我機會?”
小魚靈巧地潛入水中,說:“我們只是運動,你別想多了。”
咚咚喵:“你們這些魚啊,最會吊貓胃口。”
小魚繼續逗喵,說:“那你得再練練游泳,說不定能追上。”
咚咚喵搖搖頭:“游泳?還是算了,我就當看看風景吧。”
科普知識看我的
1.魚類的身體結構是其靈活游動的基礎。
魚類的身體通常呈流線型,使它們在水中受到阻力小,能夠更高效地游動。魚類通過調整尾鰭和鰭的角度和強度,來控制身體的平衡、游動的速度和方向。而且它們發達的側肌以及比例合適的紅肌和白肌,使魚類能夠自由切換低速和高速的游泳。同時,靈活的脊柱使魚類能夠進行大幅度的彎曲,有助于身體的波浪式運動。
2.魚類的浮力控制和皮膚特性是其適應水生環境的重要特征。
魚類的魚鰾可以通過調節氣量來控制浮力,使它們能在水的不同深度暢游。此外,魚類皮膚分泌的粘液可以減少游動時水中的摩擦力,進一步提升游動效率。
3.魚類的呼吸主要依賴于鰓的氧氣提取功能。
大部分魚類通過鰓從水中提取氧氣,而不是像陸生動物那樣通過肺呼吸。鰓可以有效地過濾水中的氧氣,是魚類生存的關鍵。肺魚是真正用“肺”呼吸的魚類,其他魚類多依賴改良的鰾或迷鰓等結構輔助呼吸。
審核專家: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副教授張妮婭
出品:咚咚喵
來源: 咚咚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