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年,人類已經掌握了星際旅行的技術,并邁向了宇宙深空。

“艦長,我們的小隊俘獲了對方指揮官,請問你是否要對他進行審訊”,中士恭敬的向眼前的男人請示。

只見眼前的男人低頭沉思,久久沒有回復。

序 獨白

“這是我征服開普勒-22b星球的第9個年頭了,在戰火的磨礪中,我一步一步的走到了艦長的位置,2009年,M國航天局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首次捕捉到開普勒-22b的凌星現象,到2011年正式宣布發現這一星球,人類對于外星生命的探索從未停歇。2050年,地球人口爆炸式增長,達到了120億,迫使人類尋求新的生存空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二家園計劃”應運而生。”

終于,在2060年,Z國后來居上,成功發射了“探索者999號”衛星,并首次登錄了這顆行星。這次探險證明了開普勒-22b星球與地球極其相似,擁有大氣層、液態水以及適宜的溫度,為人類的外太空生活提供了基礎。時光荏苒,2081年,Z國再度邁出歷史性的一步,成功地將宇航員送上了開普勒-22b星球。當宇航員脫下防護服,踏上這片嶄新土地的那一刻,全球的人類都為之沸騰,人類也因此成立了地球聯盟,開啟了首次全球合作。

然而,在這關鍵時刻,Z國卻突然宣布,登錄開普勒22b的宇航員失去了聯系,且其航空器也未能作出任何反應,這一消息無疑為整個宇宙探索領域投下了巨大的陰影,人類意識到開普勒可能存在生命體并且發現了我們。

然而,地球的承載力終是有限的,需要盡快移民。2083年,地球聯盟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深空載人飛船,5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勇士踏上了首次征程,當飛船登錄開普勒—22b的時候,我們發現了Z國的航天器殘骸,從滿目瘡痍的畫面中我們認識到對方的實力不容小覷。

正當我們準備進一步探索這顆星球時,一個酷似人類的“生物”突然出現在眼前。我們的隊伍瞬間緊繃起神經,然而,他的一口熟悉的Z國話語,卻讓我們驚喜萬分。原來,這竟然是前期宇航員中的幸存者。我們決定留下三百人繼續深入探索這個星球,而剩下的兩百人則負責護送這位幸存者,立即啟動回程計劃。

通過幸存者,我們了解到這顆星球很大,大約是地球的3倍,海洋僅占球體的三分之一。據他所述,在這個星球上擁有“巨人”,他們的體型大概是地球人類的1.7倍,他是被認為侏儒癥而且是啞巴才能堅持到現在,并且這些智慧生物擁有較為合理的文明和社會結構,他們的科技水平大概在地球2000年左右,只有一個封建星國--米露星國,這些生物不僅在個體大小上與地球人類存在差異,他們的生理構造、生活習性以及社會組織形式也與地球人類截然不同。他在星球上找到了紅色的稻米,巨大的土豆和地瓜,這些紅色稻米、巨大土豆和地瓜并非簡單的農作物,而是這些智慧生物的主要食物來源和能量來源。這些植物在他們的培育下,不僅產量驚人,而且富含地球上難以找到的特殊營養元素。

后來,地球聯盟不斷地接引、更換探索人員,漸漸的,地球對那邊的情況越來越清楚,我們的航天隊伍越來越龐大,同樣的是,開普勒的原居民也了解到有個遠在638光年的文明對他虎視眈眈。

2125年,我們破解了對方的語言,同年,我們成功在開普勒建立起了第一座“地球人基地”,2130年,承載著地球人類夢想與期望的“開普勒移民戰爭”正式啟動。2142年,地球聯盟已經攻占了這顆星球一半的地方,我的艦隊抓到了他們的最高指揮官。

第一章 這世界如您所愿

“這場戰爭對于原居民來講是無妄之災,但我們沒有辦法,中士同志,你把他帶進來吧!”,說完我就走進了基地。

中士同志面色凝重地點點頭,沉穩地邁步進入基地,背后跟著一位被捆綁著的俘虜。俘虜顯得疲憊不堪,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無奈與倔強,盡管身陷囹圄,卻依然保持著不屈的尊嚴。

我審視著這位俘虜,臉上帶著塵埃與疲倦,但無法掩蓋他作為一名戰士獨有的堅毅氣質,眼神中透露出對命運的無奈,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迷茫與困惑。

“冬火指揮官,終于見面了”我溫和地問道。

“是啊,沒想到會是這種形式”冬火略帶沙啞的聲音傳來。

我看著他,他同樣也看著我,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哎!”

“把他的繩子解開吧!”

“我在這里九年了,你們讓我漲了太多的見識,在這九年的時間里,我親眼見證了你們的團結、勇敢和智慧,你們在面對困難時的堅韌不拔,在追求勝利時的無畏拼搏,都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尤其是你,我很敬佩你,若不是戰爭,你會是我很好的朋友。”

冬火轉了轉松開的雙手,直接坐在了凳子上。

“那么老朋友,能先來杯水么,渴了,順便整10袋你們那的自熱鍋,3天沒吃飯了。”

我撇了一眼警衛員。“給他,順便給我也來一套”

我和他狼吞虎咽的消滅著眼前的食物,誰也沒有說話,仿佛此刻的沉默成為了我們之間無需言傳的默契。他偶爾投來側瞥的一眼,眼中閃爍著深邃而復雜的情緒,那目光既包含了對自己命運的無奈,也許還隱藏著一絲對人性的掙扎。

“飽了,這個世界正在變,規則在變,生存的方式也在變,我認命了,也許這就是我的歸宿!”冬火終于低頭了。

“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了不是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每一項我們帶過來的決策不都散發著應有的光芒么?”

“是啊,所以你們贏了。我們輸的因素,科技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是輸在了人心,輸給了貪婪!”

“有什么心愿沒有,我會把你送到主基地,也許你會在那里過一輩子!”我問到。

“那就幫我再看一看這個世界吧!”說完冬火就主動把雙手合攏遞給了警衛員。

“帶走吧!適當要求統統滿足,好好照顧。”我對著警衛員說。

戰爭終于結束了,我的眼角不自覺的濕潤了,源于3代人的努力,我們終于成功了,地球,承載了120億的您,終于可以輕松一點了,這世界如您所愿。

第二章 看一看這個星球

冬火被我送走了,我也辭了艦長的職務,是退休年齡到位了,同時也是心到位了。

一個黑洞憑空展開,一艘【輕型暗影艦-指】的頭從黑洞中緩緩伸出,這是我獨自駕駛著戰艦開啟了不記年流蕩。

隨著科技的發展,聯盟的艦隊日趨強大,戰艦主要分為【輕型暗影艦-指】【輕型白虎艦-戰】【輕型上帝艦-詭】【重型饕餮艦-儲】【重型青龍艦-航母】【重型探索艦-智】等多種類型,單戰艦綜合性能力超強,皆擁有海陸空三模式,這架暗影艦是多年戰爭的獎賞,也是我最忠誠的伙伴。

我把暗影停到了停艦場,來到了第一站:原駐民國都--米露城。

馬路上的大小不一的人兒滿臉笑容,仿佛并沒有發生戰爭一樣,我定定的看了看,隨后走進了一家旅館。

“先生,你好,請問你需要什么服務?”一個比我高兩個頭,穿著至少6個X的美麗服務員對我問到。

“一瓶茅臺,半斤牛肉,再來一個“巨”地瓜,再隨便來兩個涼菜。”

“好的,先生,請你隨意就坐,飯菜馬上就到。”

我尋了個靠窗的位置便坐了下來,不一會兒,飯菜便送了過來,輕輕撥開餐巾紙,把它鋪在潔凈的餐盤上,隨后便開始仔細審視這份“來之不易”的美食。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在眼前,令人賞心悅目;誘人的香氣彌漫開來,恣意挑逗著味蕾深處的記憶。窗外的景色逐漸融入這餐桌上的寧靜,車水馬龍的城市喧囂似乎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難得的寧靜與愜意,我慢慢咀嚼著口中余留的滋味,如同在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回味無窮。

飯后,帶著對這片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再次踏上行程,想看看這顆星球過去的秘密,不經意間,一整片晶體山脈出現在我眼前,這個地方名字叫做“璀璨火山谷”,之前叫做“白谷”,這些晶體也就是地球上的鉆石。

鉆石,作為自然界中已知的最硬物質,它的莫氏硬度達到10級,是由純碳元素在極端高壓高溫條件下結晶而成,金剛石就是鉆石原石,它們的形成需要數億年,通常深藏于地球的地幔層中,距離地表數百公里,當富含碳的巖漿通過火山活動或板塊構造運動被帶到地表附近時,部分碳元素在特定的壓力和溫度下轉變為鉆石晶體,這些晶體隨著巖漿冷卻固化,逐漸被人類所發現,此處無疑是一個天然的鉆石加工場地,使得在地球上及其貴重的東西在這里顯得一文不值。

突然之間,地面一陣搖晃,戰機顯示有一股很強的能量波動從地下崩涌而來,我果斷拉起戰機,朝遠處疾馳而去,按下空中懸停鍵,我靜靜的看著遠處的火山口烈焰升騰,火紅的巖漿、大量的火山灰和鉆石碎片被拋向高空,巖漿與空氣劇烈摩擦,以及巖漿內部氣體迅速膨脹爆炸,發出震耳欲聾的聲聲轟鳴,濃厚的火山灰遮天蔽日,讓我的眼前陷入一片昏暗,仿佛末日降臨,戰機都被“嚇”得自動的彈出了SSS級能量護罩。當濃煙散去,地面的情景一片狼藉,自然界的威力總是讓人不禁嘆為觀止,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震撼與敬畏,也明白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終極道理,沒有人能在大自然的面前肆意妄為,人類的力量在它的面前顯得如此卑微。

火山爆發結束了,火山噴發釋放的大量水蒸氣,隨著火山灰和氣溶膠上升至高空,遇冷凝成水滴形成云團,烏云放肆的流淌翻滾,轟隆隆的雷鳴聲摻雜著道道閃電劃破天際,照亮了陰暗的天空,緊接著便是傾盆大雨,雨水落下擊打著護罩露出一個個圓坑,好想有個解釋,這種瓢潑的大雨為什么在地球上沒有見過,難道就是因為這個星球的一切都比地球上的“大”嗎?

取了一塊拳頭大的鉆石,我便啟動戰機帶著自以為是的解釋離開了這里,戰機開的很低,山水風景顯得如此美不勝收,不經意間,一股五顏六色的光照進了我的眼睛,我很好奇這束光源,便朝它疾馳而去。

“我的天,七彩丹霞!!!”。我看過河西走廊的丹霞情景,原以為那兒已經很美了,但是這次給我的感覺更讓人嘆為觀止。這讓我回憶起了當時游玩七彩丹霞時導游的介紹:“丹霞地貌的色彩是沉積時期環境和氧化-還原條件的直觀展現,層積物中鈣和鐵離子的含量,特別是鐵離子的不同氧化態(Fe3+和Fe2+,即正三價鐵離子和亞鐵離子)及其相對比例對地貌的顏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氧化環境中,高含量的Fe3+與較高的Fe3+/Fe2+比值相互輝映,賦予地層紫紅磚紅色;而在還原環境中,高含量的Fe2+與較低Fe3+/Fe2+比值相互交融,賦予地層黑色或者白色;當Fe2+的含量逐漸增多,而Fe3+/Fe2+的比率逐漸下降,此時地層顏色從紅色到灰綠,再轉變為黃灰、藍灰,最終變成黑色或者白色,七彩丹霞也就因為這種色變過程而得名。”在地球上,七彩丹霞由于旅游業的興盛以及其獨特的地質價值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此時這一塊并沒有發現人類踏足的痕跡,我想,也許有一天,我們的地質工作者們一定會來到這里,畢竟這是一支敢為人先、踏遍無人禁區的隊伍,是絕對值得尊崇的。

開啟定速自識別巡航,戰機圍繞七彩丹霞轉了一整圈,此時此刻我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動的油畫之中,讓人心曠神怡。我不忍心就此離開,我取了一把土,妄想著把這種七彩帶回去,仿佛那樣就能將整個七彩丹霞的神奇與美麗緊緊刻在心頭。

不知不覺,一天快要過去了,這才想起還沒有吃午飯,看到戰機下剛好有一片空地,便悠然落下,鋪上迷彩布,拿出“巨”地瓜,輕輕的搖了一下杯中尾酒,這如此將就一番吧!

飯后我散了散步,坐在地上望著遠方陷入了沉思,拿著剛隨手折下的樹枝在地上畫起了圈,仿佛要畫出我心里的孤獨和對地球的思念,樹枝被一塊石頭攔住了去路,停頓感讓我在沉思中清醒,我看了一眼那塊石頭,有著些許生氣,便踢了一腳,這一腳下去讓我感受了什么叫做“天選之子”,“銀子,哈哈!!”我笑出了聲,拿起樹枝往附近挖了挖,好大一片銀子。我連忙給我的朋友發了一張圖片,告訴他我發現了一座銀礦,自己則美滋滋的翻著地面,一塊一塊的翻撿著。

“滴滴滴、滴滴滴”,我的通訊器響了起來,隨手接起便夾在了肩上。

通訊器那頭:“老家伙,你還真是給我帶來了意外驚喜。”

“驚喜吧!我也沒想到,錢老總,你們一直想找的大銀礦讓我發現了,一句天選之子不過分吧!哈哈....”

“不過分,不過分,但是我有兩個事情要告訴你,其一是老家伙你確實給我帶來了驚喜;其二是你發現的這個東西它不是銀子,它叫做“鈹”。

錢老總接著說道“鈹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少, 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巖石、土壤、水體和植物等生物組織中。在巖石中,鈹通常以硅酸鹽的形式存在,主要是富含鋁和堿性元素的花崗巖、閃長巖、玄武巖和矽卡巖等。此外,鈹也可以存在于一些特殊的礦物中,如貝氏石、綠柱石、鈹鋁石和鈹鋰石等。在土壤中,鈹的含量較低,通常以殘渣和團粒中的礦物形式存在,含量與土壤類型、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等因素有關。在水體中,鈹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游離態和離子態兩種,但由于鈹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因此水體中的鈹含量較低,鈹是一種稀有的金屬元素,單質為剛灰色,屬于堿土金屬,質量輕、堅硬、熔點和熱導率高,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熱性能和耐腐蝕性能;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熱水,可以溶于稀鹽酸、稀硫酸和氫氧化鉀溶液,表現出兩性特征。”

錢老總給我科普了半天關于“鈹”的知識,我是一句都沒聽進去,只清晰的聽到了一句“這東西不是銀子”,氣氛變得有些尷尬,拍了拍身上的土,拉起了背包拉鏈,從肩上拿下手機,默默的登上了戰機,坐到了駕駛位上。

“老家伙,老家伙,咋突然不說話啦!”通訊器的那一頭再次傳來聲音。

“有點可惜!”我回復到。

“有啥可惜的,“鈹”很稀少,還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核能、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甚至你那個戰機的導航系統上它都有貢獻,目前,全球各國的關鍵礦產之中他都占著重要的席位,你的發現甚至比發現了一個銀礦的價值更大。”錢老總的話顯得有些急切。

“那還行,錢老總,我準備回城了,這里我已經留下了坐標,有空再聊。”

啟動一鍵自動回航,放平駕駛椅我進入了假寐狀態,常年戰爭而后的旅行竟然讓我進入了深度睡眠,一覺睡醒,已經是第二天的早晨,我的戰機已經回到了機坪上,聽著不遠處那所中學響起清脆的鈴聲,看著遠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標語,眼角不自覺的濕潤了起來,我想家了,當然,是那個“家”。

我提交了返回地球的申請,10年“異球之旅”終于完畢了,走之前,我向錢老總說了這些年我航行這個星球的發現;探望了一號基地的冬火指揮官,跟他講了講我旅行的故事,當他聽到我錯把“鈹”當做銀子的時候笑的起不了身;當他聽到我要回地球時,稍顯驚訝,但也表示這場旅途你也該走完了。

第三章 回家

2153年,我踏上了回“家”的旅程,沿途一帆風順,沒有任何波瀾。

不記年,一棵古老的槐樹下,幾個孩子正在嬉戲,笑聲清脆而悅耳。樹下,一大一小兩位慈祥的老人搖著蒲扇,微笑著看著孩子們玩耍。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歲月的痕跡,是的,這兩人就是我和冬火,我帶冬火來到了地球,當然,冬火也是地球上唯一的異星人。

夕陽西下,我們坐在田野邊,看著村子那一頭,幾位農民正在忙碌著。他們熟練地操縱著農具,將一塊塊土地翻新,種下了一顆顆“巨”地瓜,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衣衫,但他們的臉上卻洋溢著滿足和幸福。

當夜幕降臨,村莊被溫暖的燈光所包圍。家家戶戶的窗戶都透出暖黃的光芒,照亮了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在村頭的廣場上,我們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那顆星上的故事,笑聲和談話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鄉村夜晚交響曲。

2183年,冬火去世了,我親自把他的骨灰送到了那顆星球上,從此村子里再也沒有聽到過那顆星的故事。

作者:金孝文 白棟

來源: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