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 王京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 楊明輝

守護骨骼,遠離骨折:老年人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全面預防指南——科學管理讓晚年生活更穩健

骨質疏松性骨折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據統計,全球每3秒就有一例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而髖部骨折后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這一問題愈發嚴峻。然而,骨質疏松性骨折并非不可預防。通過科學的飲食、運動、環境優化和醫學干預,老年人可以顯著降低骨折風險,保持生活獨立性。

一、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從“無聲侵蝕”到致命后果

骨質疏松癥以骨量減少、骨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骼脆弱易折。老年人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椎、髖部和腕部,其中髖部骨折最兇險,被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并非因骨折本身致命,而是長期臥床引發的肺炎、血栓、褥瘡等并發癥可能導致死亡。

典型危害包括:

1疼痛與畸形:椎體壓縮性骨折可致身高縮短、駝背,甚至壓迫心肺功能。

2失能與心理創傷:骨折后行動受限可能引發抑郁、焦慮,影響生活質量。

3高死亡率:髖部骨折后一年內死亡率超過20%,遠超部分癌癥。

**二、**預防基石:營養與運動的“雙支柱”

1 科學補鈣與維生素D:骨骼的“建筑材料”

1鈣的攝入:每日需1000-1200mg鈣,可通過牛奶(300ml/天)、豆制品、深綠葉菜等補充。若飲食不足,可選用碳酸鈣等鈣劑。

2維生素D的協同作用:每日需600-800IU維生素D,陽光照射(每日10-30分鐘)是天然來源;冬季或日照不足時可口服補充劑,需監測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目標>30μg/L)。

3蛋白質與微量元素:適量優質蛋白(1.0-1.2g/kg/天)及鎂、鋅、維生素K可增強骨基質合成。魚類、堅果、全谷物是優質選擇。

4飲食禁忌:高鹽(每日<5g)、過量咖啡(<300mg/天)、碳酸飲料和酒精會加速鈣流失,需嚴格限制。

2 運動處方:強骨增肌,防跌倒

1負重運動:如快走、慢跑、跳舞,每周5次,每次30分鐘,可刺激成骨細胞活性。

2抗阻訓練:彈力帶、啞鈴訓練每周2-3次,增強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風險。

3平衡訓練:太極拳、單腿站立等可提高協調性,減少跌倒概率。

禁忌提示:嚴重骨質疏松者應避免彎腰提重物、快速扭轉等危險動作。

三、環境優化:跌倒預防的“安全網”

65歲以上老人中,90%的骨折由跌倒引發。居家環境改造可降低38%跌倒風險:

1照明與防滑:走廊、樓梯安裝感應燈(亮度>50流明),浴室鋪設防滑墊,穿防滑鞋(后跟<2.5cm)。

2動線簡化:移除地毯邊緣,常用物品置于腰部高度,避免攀爬取物。

3輔具使用:拐杖手柄高度與腕橫紋平齊,坐便器旁安裝L型扶手。

四、醫學監測與藥物干預:早發現、早治療

1* 定期篩查與評估

1骨密度檢測:常采用的方法為雙能X射線法(DXA)或QCT,建議女性>65歲、男性>70歲常規檢查;高風險人群(骨折史、長期用激素、低體重)應提前篩查。

2骨代謝標志物:如β-CTX(骨吸收指標)、P1NP(骨形成指標),可動態評估治療效果。

2 藥物治療方案

1基礎治療:鈣劑+活性維生素D(如骨化三醇)。

2抗骨吸收藥物:雙膦酸鹽(如阿侖膦酸鈉)、地舒單抗,適用于高骨折風險者。

3促骨形成藥物:特立帕肽(療程≤2年),適合極高風險患者。

注意事項:雙膦酸鹽使用5年后需評估“藥物假期”;長期用藥需警惕下頜骨壞死等罕見副作用。

五、心理支持與康復管理:身心并重

骨折預防不僅是生理課題,更需關注心理與社會因素:

1心理調適:焦慮情緒可能影響治療依從性,可通過正念冥想、病友互助小組緩解壓力。

2社會參與:鼓勵參與社區活動,如老年大學、興趣小組,增強社交支持。

3康復訓練:骨折后需個性化康復計劃,包括疼痛管理、肌力恢復及關節活動度訓練。

六、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

骨質疏松性骨折通常由低暴力(如平地摔傷)引起,骨科治療通常并不復雜。但患者年齡較大,合并癥多,為骨折治療帶來許多困難。同時,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高發病率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健康和經濟負擔。因此,注意骨質疏松癥的治療,預防骨折的發生,對個人、家庭和整個社會都有積極的意義。

七、典型案例與啟示

張阿姨因在家下床時摔倒,右髖部疼痛,無法活動。經急救車轉運至醫院急診就診檢查后,診斷為股骨頸骨折,且斷端發生移位。入院后完善檢查,接受了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術后恢復了站立和行走功能。

此案例提示:

1居家應進行適老改造,預防跌倒。

2注意跌倒瞬間的自我保護。

3及時就醫的重要性:骨質疏松性骨折并不可怕,控制合并癥的前提下,骨折治療通常簡單并且效果較好。

結語:投資骨骼健康,贏回自主人生

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是一項貫穿終生的系統工程。年輕時積累骨量,中年減緩流失,老年嚴防跌倒,三者缺一不可。正如專家所言:“70歲的骨折風險,早在20歲的餐盤和運動習慣中就已埋下伏筆。”通過科學飲食、規律運動、環境優化及醫學支持,希望每位老年人都能筑牢骨骼防線,享受高質量晚年生活。

讓我們行動起來,從今天開始:

1檢查家中安全隱患,進行適老化改造,去除老年人摔倒危險因素。

2制定家庭補鈣計劃,每周安排一次“曬太陽日”,鼓勵長輩多進行戶外負重運動。

3 鼓勵長輩參與太極拳或平衡訓練課程。

4注意骨質疏松癥的篩查和藥物治療。

唯有全社會共同關注,才能讓“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悲劇不再重演。

編輯排版 | 沐辰

參與組稿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 許昆侖

來源: 全生命醫康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