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非中國特有物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作棚架綠化觀賞,可作綠籬,可作懸垂盆景,可裝飾窗臺、陽臺等。以花及根入藥。涼血、化瘀、祛風、活血散瘀、解毒消腫。
十里長亭送別離,山高路遠步遲遲。
凌霄直上九天外,萬朵紅花相寄思。
**名 稱:**凌霄
**拉 丁 名:**Campsis grandiflora
**分類地位:**紫葳科 Bignoniaceae凌霄屬 Campsis
**別 名:**上樹龍、五爪龍、倒掛金鐘、倒水蓮、杜靈霄花、鬼目花、過江龍、九龍下海、接骨丹、過路蜈蚣、藤五加、搜骨風、白狗腸、墮胎花、苕華、紫葳、紫金花、鉆天龍等。
異 名:Bignonia chinensis、Bignonia grandiflora、Bignonia grandiflora rubra、Campsis adrepens、Campsis chinensis、Campsis chinensis f. thunbergii、Campsis grandiflora f. thunbergii*、Campsis chinensis* var. thunbergii*、Gelseminum grandiflorum、Incarvillea chinensis、Incarvillea grandiflora、Tecoma chinensis、Tecoma grandiflora、Tecoma grandiflora* var. thunbergii*、Tecoma radicans* var. thunbergii*、Tecoma sinensis、Tecoma thunbergii**.*
識別特征:
1、長可達10米以上藤本,莖木質,表皮脫落,枯褐色,以氣生根攀附。
2、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7-9枚,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兩側不等大,無毛,葉緣具齒。
3、圓錐花序頂生花序軸長可達20厘米以上。花萼鐘狀,分裂至中部,裂片披針形。花冠內面鮮紅色,外面橙黃色,裂片半圓形。花藥黃色,“個”字形著生。柱頭扁平,2裂。蒴果先端鈍。
**國內分布:**分布于長江流域各地,河北、山東、河南、福建、廣東、廣西、陜西等地,臺灣有栽培。拍攝于山東省威海市社區栽培。
**國外分布:**分布于日本。越南、印度、西巴基斯坦有栽培。
**生境:**生于山谷、河邊、山坡、路旁、疏林下等處。
**物 候 期:**花果期5-8月。
**瀕危等級:**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非中國特有物種。
**主要價值:**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作棚架綠化觀賞,可作綠籬,可作懸垂盆景,可裝飾窗臺、陽臺等。
藥用價值:
以花及根入藥。
花:甘、酸,寒。入肝、心包經。涼血、化瘀、祛風。主要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癓瘕、風疹發紅、皮膚瘙癢、痤瘡等病。
根:苦,涼。活血散瘀、解毒消腫。主要用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脫臼、急性胃腸炎等癥。
參考資料略
來源: 物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