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亞速爾群島是一片位于大西洋中央的島嶼,長期以來就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圣地。可能有讀者注意到去年在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第十六屆締約方大會(COP16)前夕,也就是在2024年10月中旬,葡萄牙的亞速爾群島(Azores Islands)區(qū)域議會正式批準建立北大西洋(North Atlantic)最大海洋保護區(qū)。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香港海洋生物學家王敏幹(John MK Wong)就曾經(jīng)對亞速爾的海龜進行研究和科普。在下面的這篇科普文章中(1999年4月28日發(fā)表于《海洋世界》),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海龜在亞速爾群島的生存圖景,更揭示了其背后隱藏的生命奇跡與演化智慧。舊文重讀,作為“海洋與濕地·史海鉤沉”系列篇,與讀者分享。

亞速爾群島(Azores)位于大西洋中央,由9個小島組成,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5萬,為葡萄牙的屬地。航空交通均需經(jīng)由葡萄牙的里斯本中轉(zhuǎn)前往。

亞速爾群島的其中一個小島,韋爾德島(Pico Island,也譯為皮庫島),位于大西洋海流交匯之處,是著名的鯨魚棲息地。由于海藻及浮游生物豐富,這里也是許多回游的海洋生物往來途徑及覓食之處。海龜便是其中的一種。

有鑒于此,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以此作為基地,展開了一項名為“標記追蹤”的計劃。對在這里發(fā)現(xiàn)的海龜進行登記,記錄它們的背長、體重、特征、性別以及它們尾部的寄生蟹的狀況,并在海龜?shù)那爸咸兹虢饘贅擞洠员阕粉櫵鼈兊男雄櫋T谙乱淮蔚牡攸c獲得它們時,根據(jù)它們身體的變化和行蹤,進行分析及研究。筆者于1998年在韋爾德島觀鯨的時候,便曾經(jīng)協(xié)助這個計劃的工作。日前來說,在此處發(fā)現(xiàn)的海龜全部是赤蠵龜,背長由32公分至39公分不等。按照值班海龜學家平均每年增長的生長速度來看,這些赤蠵龜大概都在2至6歲左右。

根據(jù)文獻的紀錄,在上一個世紀的中葉,亞速爾群島的各處均曾發(fā)現(xiàn)許多的海龜出沒,以綠蠵龜和赤蠵龜數(shù)量最多。當時的漁民大多以海龜為食物。由于距離亞速爾群島最近的陸地是非洲大陸,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這些海龜都是從非洲來的。

綠海龜 | Credit:王敏幹

19世紀末期,熱衷于海洋研究的摩納哥王子,經(jīng)常往來亞速爾群島各島,觀察和采集各類海洋生物標本。1898年,王子成功獲取背長由11公分至47公分不等的海龜樣本,到今天還存放在摩納哥的海洋博物館內(nèi)。

1985年2月,巴西曾經(jīng)進行過一項實驗,把一批剛孵化的小海龜,放在生物保護區(qū)的研究基地進行人工哺養(yǎng)。結(jié)果在1年后,即1986年,將小海龜放回大海的時候,小海龜?shù)谋抽L由剛出生時的4.6公分,激增至29公分,而體重亦由22克,激增至4.5公斤。3年后,即1989年6月,這頭海龜在亞速爾群島被捕獲的時候,背長已達到46公分,體重亦增加至17.25公斤。我們從而得知,這只海龜在自然環(huán)境下的生長速度,僅僅為每年約5公分,每年增重4.4公斤,遠比人工哺養(yǎng)為低。科學家們便是利用這些資料,作為生態(tài)研究的基礎(chǔ)。

1988年,科學家們追蹤一只帶有標記的海龜,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只海龜從佛羅里達州出發(fā),經(jīng)歷了552日的行程,才到達亞速爾群島。

世界上現(xiàn)已確知的海龜共分7類,而在亞速爾群島便可尋獲其中的3種。較常見的有赤蠵龜和綠蠵龜,而偶而可見的則有棱皮龜。1966年,首次發(fā)現(xiàn)一只背長1.88米,體重420公斤的棱皮龜;1989年,再發(fā)現(xiàn)一只背長1.62米、體重330公斤的棱皮龜。而1994年在法屬圭亞那被拉入標記的一只棱皮龜,于1995年到達亞速爾群島,證明這些海龜都是隨地中海暖流源源而至。因此,一般相信,棱皮龜均由加勒比海水域而來。

赤蠵龜 | Credit:王敏幹
1966年,亞島發(fā)現(xiàn)了一只背長1.88米、重410公斤的棱皮龜;1989年,又出現(xiàn)了一只背長1.6米、體重330公斤的棱皮龜。而1994年在法屬圭亞那(French Guiana)被植入標記的一只棱皮龜,于1995年來到亞速爾,證明這些海龜都是隨著地中海水流漂游而來的。因此,一般認為,棱皮龜?shù)钠鹪吹厥羌永毡群K颉?/p>

法國海洋科學家Jacques Fretey曾在亞速爾群島上展開第一項關(guān)于大西洋非洲海域的海龜?shù)难芯俊T撗芯康膱蟾嬖谧罱瓿刹l(fā)表。根據(jù)該份報告,海龜可隨水流從美洲的墨西哥灣,經(jīng)大西洋中的島嶼,直達非洲群島,橫跨半個地球,到達英國。舉個例子來說,一般雌性的海龜,在遙遠的西印度群島出生,到達亞速爾群島覓食,可能要30年后才能返回原出生地產(chǎn)卵,而雄性海龜則終身在海洋中漂游,可能終其一生,也不用自己游到其出生地的沙灘上。(注:1.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2.通常物種的拉丁學名一般以斜體顯示;但是因本平臺的文章被拷貝到外部平臺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斜體內(nèi)容自動丟失的情況,故而未作斜體設(shè)置。特此說明。)

作者 | 王敏幹(John MK Wong)

編輯 | 王昆山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