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老年生活,守望銀齡人生。為深入實施“銀齡科普”行動,構建“線下為主、線上補充、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銀齡科普宣傳體系,提升老年人科學素養和數字技能,更好地幫助老年人適應信息社會的變化,泉州市科協聯合泉州開放大學、泉州廣播電視臺推出《老年生活館》欄目。

機器人養老,需要更多“痛點思維”

前不久,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布了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該標準為各類養老機器人產品設計、制造、測試和認證等提供了基準。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預測,未來3年左右,陪伴型養老機器人將走進家庭;而能像專業護工一樣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護理服務的養老機器人,有望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走入家庭。那么,機器人養老時代要來了嗎?

就此,《廣州日報》發文認為:機器人養老,需要更多“痛點思維”。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未來之光已在當下閃耀。文章說到,當下,外骨骼機器人的落地場景正逐步從工業向養老領域拓展。除了輔助護工搬動行動不便的老人,外骨骼機器人還能幫助腦梗老人康復訓練、恢復行走。不過,養老機器人靠譜嗎?不盡然。與價格普遍較高、配套服務不足等問題相比,養老機器人發展的障礙更主要表現在不能精準聚焦痛點上。這意味著,在產品設計之初,一些智慧養老產品就是有缺陷的。譬如,有的助行機器人在使用時仍需要護理員輔助,并需額外支付使用費用;面對難以轉動脖子的失能老人,喂飯機器人時不時“找不著嘴”;一些智能設備頻繁提示升級,升級后又要重新輸入用戶名和密碼,讓健忘的老人頗感麻煩……可以想見,如果痛點成了盲點,機器人養老就會遭遇堵點。

從某種程度講,“痛點思維”是關乎機器人養老興旺發展的關鍵。所謂痛點思維,就是關注用戶體驗中的困擾、煩惱,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但實際上,不少智慧養老產品只是開發智能設備的副產品,往往先有了產品,才到養老場景中尋找應用機會。譬如,在智能康復領域,相當多的產品同時適用于年輕人與老年人,市面上缺少專門的“老年版本”。一些企業在研發時閉門造車,甚至想當然地鎖定需求點,結果只是把錦上添花當成雪中送炭。難怪有人慨嘆,看看各大展會上忙著端茶倒水的家居機器人,不知道何時才能幫助老人爬高踩低。

那么,智慧養老可在何種環境里實現呢?

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曾將我國養老模式概括為“9073”的格局,90%左右的老人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人入住機構養老。而在這些場景中,人作為重要的護理者,依然不可或缺。遠眺智慧養老的未來,機器人還不會完全取代人。所以,機器人養老領域的創新,實際上是在人機協同的背景下展開的。如何破解智慧養老中的人機協同問題,恐怕是當前創新的主要痛點之一。

評論認為,機器人養老的春天剛剛來臨。只有不斷聚焦養老產業痛點,把“用戶至上”的理念貫穿研發、制造與銷售的全流程各環節,才能有效防止“朝陽產業未見朝陽”的現象,使智慧養老真正實現從“有”到“優”。

**“阿莫西林”洗頭拖地成生活小妙招?

專家建議:萬萬不可! 規范使用抗生素類藥物 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 如今,社交媒體發達,很多人會從手機APP里尋找一些生活小妙招。近段時間有自媒體稱“用阿莫西林混合水洗頭能護發”,“用阿莫西林清潔洗衣機效果特別好”等。那這些究竟真是小妙招,還是大忽悠?我們來聽聽藥劑學醫師的說法。

打開搜索界面,輸入“阿莫西林”,跳出的第一個聯想就是“阿莫西林養發護發”,相關視頻也隨即跳了出來。視頻中的人反復強調這是“我們老師”或者“我的奶奶”教的智慧,用鄭重的語氣表示“加點抗生素,徹底殺菌除臭!”,評論區也有網友表示自己已經學起來了。但是在視頻平臺上,反對的聲音也很多,不少專業人士開始抨擊這種行為。

據介紹,阿莫西林屬于青霉素類抗生素,是一種國家處方藥,常用于治療細菌感染的疾病。而頭屑和洗衣機內常見的霉菌均屬于真菌,阿莫西林對此無效。而且,抗生素容易產生過敏,不僅僅局限于服用和注射,接觸也會使部分人引發過敏反應。

此外,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如果摻雜到洗發、洗衣機的水中,會導致大量抗生素隨著生活廢水一起排入下水道直至自然環境中,容易引起環境污染。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抗生素耐藥性列為全球公共衛生十大威脅之一。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多個部門也早已聯合制定并發布相關行動計劃,禁止濫用抗生素。

醫生建議,家庭清潔、個人衛生應回歸科學方法,切莫輕信網上的生活小妙招。抗生素是守護人類健康的重要防線,不要錯誤濫用,要保護好生存家園。

春夏之交 警惕軍團菌感染 隨著氣溫升高,各家各戶的空調逐漸被啟用。此時,一種不易察覺的細菌也悄然來襲,特別是老年人、孕產婦及免疫力低下的慢性病患者易被感染。這個“隱形殺手”便是嗜肺軍團菌,由其引發的軍團菌肺炎,病情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據了解,軍團菌主要棲息于水和土壤等潮濕環境中,其生長溫度范圍在25℃至45℃之間,春末夏初的氣溫為其繁殖提供了天然優勢。空調使用后,若設備內部積水未及時清理,軍團菌便可能大量滋生。

泉州市第一醫院東街院區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黃頌平介紹,軍團菌感染初期表現為疲乏、肌肉酸痛、畏寒、發熱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少數患者會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易使人誤認為是胃腸型感冒。但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出現咳嗽、喘悶等嚴重癥狀,甚至出現劇烈頭痛、煩躁、意識不清等神經系統癥狀。必要時可通過支氣管鏡檢查、肺泡灌洗液等方式確診是否有軍團菌感染。春末夏初,若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高危人群,應高度懷疑軍團菌感染,盡早就醫。

那么,對老年人而言,如何預防軍團菌感染呢?

首先,空調啟用前應全面清洗。此外,要加強房間或使用空調環境的通風換氣,以降低室內微生物濃度。同時,要減少空調使用時間,避免長時間處于空調環境下,以免降低身體抵抗力,一般建議每天使用空調不超過8—10小時。

其次,要降低室內濕度。軍團菌偏愛潮濕溫潤的環境,空調溫度設置過低或使用加濕器均有利于其滋生。因此,加濕器也應定期清洗。

再者,衛生間和熱水器往往被忽視。衛生間墻角,水槽、馬桶邊緣以及熱水器的過濾棒、淋浴噴頭也是軍團菌的“樂園”。建議每周對這些區域進行深度清潔。淋浴時,應先放水1—2分鐘,避免直接吸入初始水霧中的細菌。

最后,外出旅游住宿時,應優先選擇配備新風系統且環境衛生良好的酒店,并盡量避開靠近冷卻塔的房間。

來源: 福建省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