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是常見的慢性氣道疾病

全球哮喘患者超3億

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其中大多數哮喘的急性發作

是可以預防的

2025年5月6日是第27個世界哮喘日,主題是**“讓吸入治療惠及所有哮喘患者”,旨在提高公眾對哮喘的關注度和知曉度,普及哮喘防治知識,推廣哮喘規范化治療,讓每一位哮喘患者都能自由呼吸。接下來漢壽縣人民醫院**給大家詳細介紹哮喘。

什么是哮喘?

哮喘,全稱“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氣道疾病,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短、胸悶、咳嗽等癥狀,不典型者可僅以咳嗽或胸悶為主要臨床表現,常在夜間或凌晨發作或加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哮喘常見的癥狀?

1.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尤其是在活動后;

2.胸悶:胸部感覺被壓迫;

3.咳嗽:尤其是夜間或清晨;

4.喘息:呼吸時發出“嘶嘶”聲。

哮喘發病的因素?

1.遺傳因素:如果父母有哮喘,孩子患病的風險會增加。

2.環境因素:空氣污染、吸煙、過敏原暴露等都可能誘發哮喘。

3.免疫系統異常:哮喘患者的免疫系統對某些刺激物過度敏感。

4.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可能誘發哮喘發作。

哮喘的診斷檢查

1.肺功能檢查

支氣管舒張試驗或者支氣管激發試驗是診斷哮喘的重要方法。呼氣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晝夜變異率>10%,或PEF周變異率>20%有輔助診斷意義。

2.FeNO檢測(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

FeNO測定可以幫助醫生判斷哮喘的嚴重程度,評估炎癥控制水平,預測急性發作風險,并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

哮喘常見誤區

誤區一:哮喘會傳染?

哮喘不是傳染病,而是與遺傳和環境相關的慢性疾病。

誤區二:只有兒童會得哮喘?

哮喘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成人也可能新發或復發。

誤區三:癥狀消失即可停藥?

哮喘需要長期規范治療,擅自停藥易導致急性發作。

如何預防哮喘?

1.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如花粉、螨蟲、灰塵、過敏性食物和寵物毛發等,以減少過敏反應引發的哮喘癥狀。

2.室內常通風,保持清新的空氣。減少空氣中引起哮喘的危險因素,如浮粉等刺激性氣體,此外,也可通過加濕措施使空氣保持適當的濕度。

3.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冷飲。冷飲雖不作為一種變應原起作用,但可增強呼吸道高反應,從而引發或加重哮喘。

4.加強體育運動,增強體質。建議選擇游泳、散步、打太極拳等較為舒緩的運動方式,并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運動強度。

5.定期接種流感疫苗。這樣可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從而減少哮喘發作的頻率。

6.定期到醫院隨訪、復查是管理哮喘的重要環節,醫生可以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哮喘的治療

治療哮喘的藥物可以分為控制藥物和緩解藥物,以及重度哮喘的附加治療藥物

1.控制藥物,用于長期控制炎癥,預防癥狀發生。

需要每天使用并長時間維持的藥物,其主要目的是整體控制哮喘癥狀,減少未來急性發作風險,故此類藥物需要長期堅持使用,盡可能避免自行停藥。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調節劑、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緩釋茶堿、色甘酸鈉等。

2.緩解藥物,發作時使用,快速緩解癥狀。

又稱急救藥物,是在緊急情況下癥狀忽然加重時使用的短效藥物,其特點是起效快,多數為短時間內使用,待急性癥狀緩解后盡快停用。其中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體激動劑、吸入性抗膽堿能藥物、短效茶堿和全身性糖皮質激素等。

吸入治療是哮喘的主要治療方式。吸入治療是一種以呼吸道和肺為靶器官的直接給藥方法,優勢在于起效快、局部藥物濃度高、用藥量少、應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應少。目前,臨床常用的有干粉吸入劑、加壓定量吸入劑、軟霧吸入劑等。

吸入療法的注意事項:在初次使用吸入制劑時,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學習并掌握吸入技術。使用吸入治療后,需及時清水漱口,減少口腔真菌感染的風險。

使用吸入藥物期間,如果病情沒有得到控制,需要及時回到醫院就診。哮喘吸入療法是目前治療哮喘的首選方法之一,能有效控制哮喘,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3.重度哮喘的附加治療藥物

主要為生物靶向藥物,如抗IgE單克隆抗體、抗IL-5單克隆抗體、抗IL-5受體單克隆抗體和抗IL-4受體單克隆抗體等,其他還有大環內酯類藥物等。

哮喘雖然目前無法完全根治

但通過科學的治療和管理

能有效控制病情

讓我們攜手努力

讓吸入療法真正惠及每一位哮喘患者

共同迎接健康呼吸的美好未來!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漢壽縣人民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三病區 王丹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漢壽縣人民醫院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