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冬”必定會想起“雪”
可能是雪飄如絮的美景
也可能是小雨淅淅的朦朧
抑或是諸多挑戰滿滿的冬季運動
那么古人下雪后會做什么運動呢?
本期,我們一起展開聊聊吧~
說起冰雪運動,很多人會想起冬奧會。冬奧會是現代承載冰雪運動的一種方式,很多現在的冰雪項目都具有傳承性和歷史性,亦能在古代找到根源。
在眾多項目中,滑雪是最常見的運動,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發現有滑雪內容的巖畫可以佐證這一觀點。實際上,滑雪是再基礎不過的運動了,古人憑借著智慧在滑雪的基礎上衍生出了眾多冰雪項目,有的成了“民俗”,即眾人在冬日結伴游玩;有的甚至成為官方活動,逐漸趨于正規。
騎木而行
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的墩德布拉克河谷山澗中的巖畫
圖源|央視新聞
20世紀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鄉東北約4公里的敦德布拉克河上游溝谷東側的1號巖棚內,發現了早期人類的滑雪巖畫。
古代阿勒泰區域屬漠北草原向西延伸的部分,地處亞洲東部與中部草原帶之間,曾長期為中國北方游牧部族西遷東往的通道和生息、角逐之地。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有關早期滑雪活動的描述,也與這一區域的古代各少數民族有著密切關系。
在唐代的《隋書》中,就有“南室韋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韋……氣候最寒,雪深沒馬……地多積雪,懼陷坑阱,騎木而行”的記載。意即北室韋(部落名)所在地區氣候最寒冷,積雪深厚,甚至淹沒高頭大馬,人們怕陷入積雪的深坑之中,于是出門便“騎木而行”。
這里說的“騎木而行”,實為腳踏木馬器具而行,而“木馬”即為古代滑雪板,以木板制成。由于木板制作的滑雪器具可以增加受力面積,減少局部壓強,而且行走迅速,猶如駿馬,甚至可以追逐野獸,故稱“木馬”,“騎木而行”即騎木馬而行。
元朝官修地理志《元一統志》還記載:生活在開元路一帶的部落,寒冷的冬天會踏著“木馬”滑雪板或乘坐“狗車”出行,非常便利。其中“木馬”滑雪板為兩只,形似彈弓,長四尺,寬五寸,分別系在兩腳上即可滑行于雪上、冰上,速度可及奔跑的馬匹;而“狗車”用木材制成,做法簡單,造型似弧形的船,長一丈,寬二尺多,使用輕便,由數只狗在前面拉拽,人坐在上面即可于雪上、冰上滑行。
“開元路有狗車、木馬輕捷利便。木馬形如彈弓,長四尺,闊五寸,一左一右,系于兩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馬。狗車以木為之,其制輕簡,形如船,長一丈,闊二尺許,以數狗拽之,二者止可于冰上、雪中行之。”——《元一統志》
歷史延至明清,雪板、雪橇已十分普及。明人呂毖的《明宮史》記載說:這時的雪橇又叫拖床,一般在木板上添加折疊椅(胡床),或者在木板上墊以草席,由一人牽引拖曳,可以坐兩三人。除了馳騁于雪上,亦可滑行于冰上,雪橇成為人們冬季休閑的重要娛樂形式。
“冬至河凍,可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稿薦(草墊),一人在前引繩,可拉三二人,行冰如飛……”——《明宮史》
冰上冰床
清《冰嬉圖》卷
圖為大臣、侍衛簇擁中的皇帝冰床。
圖源|故宮博物院
“冰上冰床”在宋代時開始流行。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安、滄、景之間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謂之凌床。”其中的“凌床”便是“冰床”,最初供于冬季河道結冰時用作官員通行的交通工具,或是運輸貨物的工具,所以早期的冰床主要材料就是木板,木板上鋪蘆葦,一人在前面引繩便可移動。
隨著人們對于冰上工具的開發和改進,在滿足實用的同時也更重視娛樂性。冰床逐漸演變成一項娛樂項目,據記載,在冬日河面結冰后,冰面上有乘坐冰床追逐的;有在冰床上對飲的;亦有通過拉冰床謀生的生意人。可見冰床這一項冰上項目已成為當時人們喜聞樂見的活動。
冰上蹴鞠
清代冰鞋
圖源|央視新聞
根據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民間就開始流行蹴鞠,而從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蹴鞠,原因與清代統治者的生活環境相關。他們自幼生長在冬季漫長的自然條件下,在雪中的滑行之術已與自身融為一體。入關后,他們曾把滑冰之術列為軍中練兵必要。
在社會較為穩定、戰事減少期間,滑冰作為軍事技能的作用逐漸式微,其娛樂性逐漸顯現,在滑冰的基礎上結合眾多娛樂方法,衍生出了“冰上蹴鞠”——可以說是融足球、籃球和滑冰于一體的運動,參與者需要穿上特制的冰鞋,在冰上穿行“運球”。
古代“冬奧會”
清《冰嬉圖》卷
圖為轉龍射球,就是在冰上“設旌門懸的演射”,巧妙地將射箭與滑冰結合到了一起。
圖源|故宮博物院
每年冬至以后,清代宮廷都會在太液池舉行盛大的冰上體育活動,甚至將冰嬉視為“國俗”,皇帝每年都會帶王公大臣去觀賞,甚至會準備豐厚的獎賞。
冰嬉項目有冰上蹴鞠、冰上射箭、冰上搶球、轉龍射球、擺山子、達滑撻、單人花樣滑、雙人花樣滑及冰上雜耍等;兒童則會在冰上表演童子拜觀音、鳳凰展翅、金雞獨立等精彩動作。
“搶球”即分隊在冰上爭搶球。“轉龍射球”即眾人在冰上有序滑行的同時進行射箭,特點就是參與的人眾多,隊形猶如巨龍蜿蜒,射中“天球”和“地球”的人則可以領賞。
“擺山子”即由統一服裝,統一隊形的眾人按照走位極速滑行的一種運動,在極速走位中做出相應的圖案,并且表演高難度動作,猶如現在的雜技表演。
“達滑撻”則類似現在的滑雪運動,在表演前,“后勤部門”通常需要用水不停澆成冰山,高約是三四丈,表面無障礙和大的瑕疵后,表演者佩戴滑具從高處飛速滑下,非常不易。
冬日雖蕭瑟嚴寒
古人卻用這些運動
賦予生活意趣與熱情
讓我們像古人一樣
于冬日運動中
找到生活的樂趣吧~
END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故宮博物院、央視財經、國家人文歷史、光明日報、國家文物局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故宮博物院
供稿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文物管理所
審核專家:李小英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