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標志著萬物進入蓬勃生長的季節。這一天后,日照增加,氣溫漸升,暑氣漸顯,自然萬物悄然透出初夏的氣息。

此后自然界陽氣漸盛,陰氣逐漸減弱,萬物繁茂。人體作為天地之縮影,陽氣外發,陰氣在內,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臟腑功能活躍,但氣候濕熱交替、氣溫波動頻繁的特點,也對女性內分泌系統和生殖健康提出了挑戰。

立夏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黃帝內經》記載:“陽數七,七者,火之成數”,七是少陽向太陽轉變的關鍵數,對應人體陽氣生發的重要節點。

《素問》則特別強調女性“以七為律”:女子七歲腎氣盛,二七而天癸至,七七任脈虛。每個七年都是生命階段的轉折點。

立夏時節,自然界陽氣漸盛,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女性因特有的生理特點,胞宮易受濕熱之邪侵襲,出現月經不調、帶下異常等問題。

全國名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終身教授尤昭玲重視“天人相應”,心藏神,胞宮受心神調節,心神內守,心氣通暢,則氣運血調,月經按時來潮。

尤昭玲強調立夏時節的女性養生需順應自然,以“養心護陽、清熱祛濕”為核心,調和氣血,顧護胞宮。

一、 立夏女性養生原則

1.養心為先,靜神防躁

《黃帝內經》云:“火熱為夏,內應于心,心主血,藏神”。夏季心火易亢,致情緒波動,引發肝氣郁結,進而影響沖任二脈。

故應調息靜心,可練習靜坐冥想調養心氣,及時宣泄不良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建議每日靜坐10分鐘,按揉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以清心除煩。

2.護陽避暑,防寒濕侵襲

立夏節氣,陽氣漸盛,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加之暑熱季節,熱氣耗傷,人體陽氣更容易受損。

同時,立夏后女性貪涼飲冷,容易導致胞宮寒濕內侵,引發痛經、帶下清稀等病。建議少食冰品,空調環境下(建議26℃左右)注意腰腹保暖。

二、 立夏節氣與藥膳調護

夏為火季,夏季時節與五行中“火”相應,火性炎熱,五味之中苦可瀉可清,民間常言“苦夏”,即夏天宜多吃“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蓮子等,從而調節五行的運作。

火與五臟之心相應,夏氣亦通于心,故夏季要注意調養心氣,加之暑熱季節,熱氣煩躁,容易傷心,暗耗陰血。

尤昭玲教授結合立夏節氣自然界的特點與女性特殊生理特點,提倡此時進食“一碗粥”和“一盞茶”,清熱祛濕,養心護陽,調和氣血,顧護胞宮。

1.一碗粥:清夏粥

**組成:**蓮子15克,薏苡仁12克,枸杞子12克,赤小豆12克,雞肉絲20克,粳米30克,蔥、姜、食鹽適量。

**制作方法:**赤小豆提前清水浸泡2小時(夏季可冷藏浸泡防餿),薏苡仁干鍋小火炒至微黃,雞肉絲用姜末、鹽抓腌5分鐘去腥。先于砂鍋中加800ml清水,入赤小豆大火煮沸轉文火熬20分鐘后,加入粳米、薏苡仁、蓮子保持水面“魚眼泡”狀態熬煮30分鐘放入雞肉絲快速劃散,關火前3分鐘加入枸杞,撒入姜絲、蔥花,食鹽調味。

膳中蓮子固守中焦健脾,薏苡仁疏導下焦利濕,形成“健脾不留濕,祛濕不傷正”的經典組合;赤小豆強化利水消腫,粳米中和藥性護胃氣,二者形成“利中有補”的緩沖帶;枸杞滋陰潤燥平衡薏苡仁的燥性,雞肉溫陽補氣防止祛濕過度傷陽;生姜溫中散寒助藥力吸收,蔥鹽引藥入腎經,增強暖宮效果。

2.一盞茶:清夏茶

**組成:**覆盆子5克,干姜絲3克,大棗3枚,桑葉5克

**制作方法:**茶壺先用60℃溫水溫熱,投入干姜絲、撕碎的大棗,注入30ml沸水醒茶10秒倒棄。山泉水煮沸后稍晾2分鐘,沿壺壁緩注300ml,加蓋燜泡5分鐘,待姜棗香氣透出,投入桑葉、覆盆子,補注200ml溫水,靜置3分鐘后輕搖三下即可。

此茶中,覆盆子甘酸溫,入肝腎經,含鞣花酸修復卵巢顆粒細胞,萼片中的木脂素可雙向調節雌激素;干姜辛熱,守而不走,所含姜辣素激活盆腔血液循環;大棗甘溫,補脾生津,同時中和姜的燥烈之性;桑葉甘苦寒,清中有補,防止溫補過甚生內熱。

三、 外治法:通絡祛濕,調和氣血

1.艾灸治療

心氣通于夏氣,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將夏氣與艾火的純陽合在一起,雙重陽氣作用于人體病灶,可有效祛除寒濕、疏通經絡。

尤昭玲教授推薦立夏節氣在針灸專科醫生指導下艾灸大椎、心俞、膏肓、氣海、關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從而達到溫陽祛寒、冬病夏治的目的。

2.足浴祛濕

中醫認為,足為人之根。夏天泡腳,降火祛濕補氣正當時。夏季暑多夾濕。脾惡濕,夏天人體陽氣旺盛,用艾草等中草藥,加水煎后兌入溫水,然后進行泡洗,有助于祛除暑濕。

四、 起居情志調攝

1.夜臥早起,午間小憩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指出:“……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若逆夏氣之時,則太陽不長,而心氣內洞。此時應順應晝長夜短的自然氣候,可以比春天睡得稍微晚一點,但早起可以順應陽氣的升發,建議23點前入睡,早晨6-7點起床;11-13點心經當令之時,閉目養神15分鐘以養氣血。

2.適度運動,疏泄肝氣

夏暑時節,氣候炎熱,人體能量消耗很大,此時運動應控制好強度與耐受力,避免運動過后出現“過汗傷陰、過汗傷陽”之忌。

尤昭玲教授推薦清晨練習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或傍晚散步至微微汗出,避免劇烈運動耗氣傷津。同時,運動時應選擇透氣性好、能吸汗的衣服,避免濕氣郁積,并注意運動后及時補充水分。

立夏時節,又稱“春盡日”,此時告別春天,開始夏天,萬物至此皆長大。尤昭玲教授認為女性在盛夏將臨時,無論是調經備孕,還是安胎養心,都要遵循“靜養心神以制亢陽”的古訓,以“清、調、養”為綱,借助傳統中醫智慧調和內外。

若出現持續不適,請及時就醫辨證施治。愿每位女性順應天時,以科學之道守護生命之花,以健康之姿擁抱盛夏芳華,靜待豐收之喜!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游卉 劉未艾 劉梨 張紫娟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