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實行的是分封制,位于今天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的琉璃河遺址,坐落在大石河的北岸,分布面積大約5.25平方公里,它也是西周燕國的始封地,那這里究竟有哪些重大的考古發現,又是如何揭開北京建城史的呢?
自2019年琉璃河遺址考古工作重新啟動以來,新的發現不斷涌現。特別是其中出土的銘文太保墉燕,為我們提供了北京建城史上最早的文獻之一,記載了周初召公主持燕都的營建,揭示了燕國的建立過程。
琉璃河遺址是目前發掘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內涵最為豐富的西周封國遺址之一,首次發現了西周封國的兩重城垣結構。發掘人員在內城墻以北350米處,發現了外城墻和外城壕,外城壕內堆積層多達12-16層,通過這些層次,考古學家可以追溯到城墻從建設到廢棄的過程。
琉璃河遺址的發掘,還揭示了西周封國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位于內城中心偏北的位置,該建筑的夯土層次清晰、夯窩明顯,周邊出土了刻辭甲骨、銅容器和陶范等高等級遺物,表明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建筑。考古新發現帶有斜角墓道的墓葬,中字形和甲字形墓葬,專家初步辨識出四代燕侯家族的存在。
同時在發掘過程中,多學科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考古人員在對平民墓地的發掘中,展開了人類全基因組測序,確認這是一個父系遺傳家族墓地,至少包含四代家族成員,為研究古代社會結構提供了關鍵突破。
來源: 北京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