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輾轉多地,沒想到在這里重拾希望!”近日,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五病區即將出院的李先生(化名)家屬含淚向醫護團隊致謝。

該科室通過創新構建“急危重癥救治—亞重癥康復—慢病功能重塑”全周期診療體系,成功幫助經歷食管癌術后多器官衰竭、體重暴跌20公斤的危重患者重獲行走能力。

患者李先生(化名)是深圳某企業高管,一年前接受食管癌手術后,接連遭遇重癥肺炎、胃胸膜瘺、胸腔積液等嚴重并發癥,體重驟降20公斤,陷入重度營養不良狀態。

盡管在深圳、廣州、長沙多家醫院接受多次手術和抗感染治療,但病情持續惡化,一度需依賴有創呼吸機維持生命。長期臥床導致肌肉萎縮、呼吸衰竭、重度營養不良,家屬幾近絕望。

今年年初,李先生轉入湖南省人民醫院呼吸五病區。入院時,患者因重癥肺炎、呼吸衰竭,依靠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肺部CT顯示雙肺大白肺,重度營養不良,全身肌肉萎縮,只剩皮包骨,生命體征極度不穩,患者更是陷入焦慮抑郁狀態。

面對這一復雜病例,呼吸內科五病區主任胡瑞成教授團隊聯合多學科會診,制定“三階梯”精準治療方案:運用基因測序技術72小時鎖定耐藥菌群控制感染;建立"腸內+腸外"雙通道營養支持;創新開展階梯式呼吸康復訓練。

經過近2個月的系統治療,李先生的成功脫下有創呼吸機,氣管切口順利封堵,更令人振奮的是,原本肌肉萎縮無法坐立的他,在呼吸重癥康復團隊協助下,從床旁坐位平衡訓練起步,逐步實現輔助站立、短距離步行。

目前,他已能自主行走200米,體重增加10余斤,終于露出了久違的微笑,對抗戰疾病更是充滿了信心。

主治醫師段文滔博士表示:“這類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核心在于打破惡性循環,我們的呼吸重癥康復體系正是通過感染控制、營養支持和早期康復三聯動,為患者重建生理功能。”

作為湖南省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委員會主委單位,呼吸五病區創新構建了涵蓋“急危重癥救治—亞重癥康復—慢病功能重塑”的全周期診療體系,為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帶來了臨床獲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科主任胡瑞成教授表示,此次救治充分體現了呼吸重癥康復醫學對危重癥患者的重要價值,為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提供新范本。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 呼吸內科五病區 段文滔 圖/伍丹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