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凌晨1時,45歲的張先生(化名)突然從睡夢中驚醒,胸口像壓了一塊巨石,冷汗浸透睡衣。他掙扎著推醒妻子,聲音顫抖:"我胸口痛得喘不過氣……"妻子發現丈夫臉色青紫、嘴唇發紺,立即撥打120。在等待救援的15分鐘里,她立即幫丈夫保持半臥位、解開衣領,并找出家中備用的硝酸甘油片讓丈夫舌下含服。到達醫院后,醫院迅速開通胸痛綠色通道,急診、介入室、心內科等多學科搶救團隊迅速就位、各司其職,實施胸痛應急搶救。

經急診造影檢查,張先生右冠狀動脈完全閉塞,在多方通力協作下,醫生迅速進行支架植入術。手術十分順利,從病人入院到血管開通僅用28分鐘,張先生轉危為安,術后張先生轉入心內科病房進行進一步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是因心臟冠狀動脈突然堵塞,導致心肌缺血壞死的致命急癥。黃金救治時間僅2小時,每延遲1分鐘,心肌細胞死亡風險增加10%!

張先生的經歷并非個例,但如此幸運的卻是少數,這源于他的妻子對心梗癥狀的快速識別和急救措施的正確實施!如果這“心臟危機”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該怎么做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急性心梗自救五部曲

1.求救!獨自在家突發心梗癥狀時,應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向醫護人員準確描述自己的癥狀和所在位置,打開房門,不要自行前往醫院,以免加重病情。

2.休息!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就地休息,解開衣領、腰帶等緊身衣物,可選擇半臥位或平臥位,以減輕心臟的負擔;如有嘔吐癥狀,應采取側臥位,以免誤吸。

3.別慌!在等待救援過程中要保持冷靜,放松心情,避免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4.吃藥!家中常備心臟病急救藥物,如: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可以遵醫囑服用,有助于緩解癥狀并為后續治療爭取時間。

5.吸氧!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吸氧來提升血液中的氧含量,也可以深呼吸,促進心臟的泵血功能。

預防二次心梗的五大重點

1. 嚴格用藥:

無高出血風險者雙抗治療至少12個月(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

他汀長期服用,LDL-C需<1.4mmol/L以下。

2. 生活方式干預:

飲食:低鹽(<5g/天)、低脂(植物油替代動物油)、戒煙限酒。

運動:出院1周后開始步行(從10分鐘/天逐步增至30分鐘/天)。

3. 心臟康復:

術后1周:每天散步10分鐘,心率不超過(靜息心率+20次/分);

術后6-8周: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

4. 定期復查:

1個月內:每周復查心電圖、肝腎功能。

6個月:復查心臟超聲、冠脈CTA或冠脈造影以評估支架情況。

5. 預警信號識別:

胸痛>5分鐘、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不明原因牙痛需立即就醫。

關鍵提醒:避免三大致命誤區

誤區1:出院后不敢活動 ? 長期臥床反而增加靜脈血栓風險;

誤區2:癥狀消失就停用他汀 ? 動脈斑塊可能再次破裂;

誤區3:只關注胸痛 ? 牙痛、上腹痛也可能是心梗再發。

總結:護心是一場終身戰役

從張先生的救治歷程可見,心梗護理貫穿“急救-治療-康復”全周期。時間就是心肌,院前急救每提前1分鐘,可挽救約2%的心肌細胞;而術后規范用藥和康復訓練,能將5年內二次心梗風險降低60%。

記住:護心不僅是醫生和護士的責任,更需要患者、家屬和社會的共同參與!

來源: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