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個很流行的“健康飲食方式”,就是吃素!吃素健康又環保,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事實如此嗎?這次恐怕要讓你失望了!
近期,一項發表在頂級醫學雜志BMJ的重磅研究顯示:以植物性食物為基礎的飲食(也就是俗稱“吃素”)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較低,但中風風險較高!
欲哭無淚!生活它又一次對你“動手”了!
那么,面對這項研究結果,我們的飲食究竟該“何去何從”?素食飲食究竟健不健康?
素食者中風風險增加20%
BMJ的這項研究是一項長達18.1年的研究,也是第一項研究素食主義者中風風險的研究。研究團隊將近五萬人(平均年齡為45歲)分為三組:肉食者(不管他們吃的是魚、乳制品,還是雞蛋,反正什么肉都吃,無肉不歡);食魚者(不吃肉但吃魚的人);素食者,包括純素食。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個實驗看看這3組人的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類型)的情況。18.1年后,在考慮了病史,體力活動、吸煙以及可能影響結果的其他因素之后,研究者得出結論:素食者和食魚者患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降低13%,但是中風的風險增加20%。這意味著在10年內每1 000人中就有3例中風。
對于這個結論,研究者解釋說:“此前有研究證據表明,膽固醇水平低可能與出血性中風風險增加有關,素食主義者可能會缺乏某種營養元素,比如維生素B12,這或許與中風風險增加有關。”
小鳳Emma:
雖然這個研究主要以白人為主,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一個讓人難受的事實:中國是一個中風大國,“穩坐”全球中風頭把交椅。而且最新的研究也顯示,中風已經躍升為我國第一大死亡原因。我們發生中風已經比別人高了,吃素是不是可能帶來更高的風險呢?細思極恐!
吃素僅僅是讓中風更容易發生?這還不算完,更可怕的還在后面!
吃素不僅增加中風風險,還讓大腦變笨
吃素可能帶來的另一項巨大風險——膽堿缺乏。
膽堿是什么?聽起來陌生,膽堿其實是和著名的ω-3脂肪酸一樣的,是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的“必需”營養元素。膽堿對于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很多功能都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可以穿過血腦屏障對大腦記憶區細胞的生長發育起作用,還能夠進入腦細胞中制造有助于大腦健康的化學物質。
除此之外,它還是脂質代謝,肝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調節所需的關鍵營養素,可以說是非常萬金油了。
而缺乏膽堿則會導致肝病、后代的認知功能和潛在的神經障礙,也就是說,膽堿缺乏會讓我們的大腦變笨。
小鳳Emma:
既然膽堿這么重要,它從哪兒來呢?和ω-3脂肪酸相似,人體能夠自己產生的膽堿是非常有限的,主要還是靠吃。這個吃,就得靠吃“肉”!
食物中的膽堿主要來源于牛肉、雞蛋、乳制品、魚類和雞肉,植物類飲食中就只有堅果、谷物、豆類和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少量膽堿。
2016年歐洲食品安全局推薦:成年人合理攝入量為400mg/天,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則分別為480mg/天和520mg/天。
小鳳Emma:
然而遺憾的是,無論是出于減肥需要、環保、還是其他的健康或者跟風想法,學著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了,缺膽堿的風險也越來越高了。而多數國家的膳食調查結果也顯示,大多數人膽堿攝入量是低于建議水平的。
從以上兩個研究我們也看出來了,“純純”的吃素(增加中風和變傻的風險)是不建議的,但是肉吃多了更不行(有研究證明攝入肉類較多【≥46.5克/天】的人,其全因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顯著升高)!難道我們的結局就一定不是“中風”就是“心血管疾病”了嗎?
別急,研究者們懂你!
葷素搭配更好
《美國心臟病協會雜志》(JAHA)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在日常飲食中,多吃植物性食物,配以少量的動物性食物,有助于降低罹患心臟病、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膳食模式非常重要,即植物性食物占比相對較高、動物性食物占比相對較低的膳食模式,可能會給心血管健康帶來益處。如果人們希望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應多吃蔬菜、谷物、水果、堅果以及豆類食物,減少肉類的攝入量。
小鳳Emma:
這個研究結果中很友好的一點是:你既可多吃“草”,也不用完全放棄動物來源的食物,只不過適當調整一下比例,也就是說,少吃點兒肉就能管用。
“占比較高”的素食怎么吃?
其實,素食分為很多種,主要有:嚴格素食(一點肉都不吃)、蛋奶素(半素一種,可以喝牛奶、酸奶)、彈性素食 / 半素(看情況決定是否吃點兒肉)、魚素(半素一種,只吃魚類)等幾大類,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的素食方式,但有些注意事項:
1****蛋白質一定要吃夠
不管是魚素、蛋奶素、凈素,都需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入量。對于素食者,豆類和谷物可以搭配一起吃,有助于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而對于蛋素和蛋奶素的人來說,雞蛋是非常棒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
2****新鮮蔬菜要吃夠,水果要適量
如果每天能夠吃到一斤左右的蔬菜,保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而且盡可能多吃深色蔬菜,像深綠色的菠菜、油菜、烏菜,還有西藍花、紫甘藍、胡蘿卜、西紅柿就更好了。
水果每天吃 1~2 個,大概 200~350 克就完全夠了,但一定不能多吃,要注意水果中的糖分和升血糖問題。
3****適量吃堅果
比起非素食者,素食者需要吃適量堅果,來補充油脂和微量元素。松子、花生仁、大杏仁、榛子、開心果……一天吃個一小把,但要小心別嗑瓜子嗑個不停。
4****多吃海藻和菌類
海產和菌類是大自然贈予素食者的禮物,很多長期素食者喜歡吃這類食物。海帶、銀耳、黑木耳、香菇、蘑菇、口蘑……除了鮮美的口感,它們特別帶給素食者的,是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每天能夠堅持吃個二兩(100 克),對身體也是益處多多。
5****必要時,補充復合維生素片
如果飲食上很難做到營養均衡,素食者可以考慮補充復合維生素片。
6****素肉、素雞等,不宜過多食用
黃豆、豆腐、豆干、腐竹等這些是大豆蛋白精制加工品,就是素食者口中的「素肉」。在精加工中,營養會流失,這些「素肉」雖然味美,但不可貪吃哦。
“少量肉”怎么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周吃魚280~525克,禽畜肉類280~525克(每天畜禽肉攝入量的下限為40克),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總量120~200克。
小鳳Emma:
魚、禽畜肉和蛋類這些食物應比較均衡地分散在每天各餐中,不要偏食某一類。不要求每天樣樣齊全,但最好每天不少于2類。也就是說,當我們肉吃少了,我們可以通過喝牛奶或吃奶制品來補充蛋白質。
在肉類的選擇上:
1、魚類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所以可以優先考慮。
2、紅肉(了解紅白肉請點擊)雖然脂肪含量高,但是我們可以吃脂肪含量較低的那部分,就是瘦肉。
3、加工肉類容易受致癌物污染,吃太多會增加癌癥風險,所以應該盡量少吃,或者不吃。?
餐餐有葷有素,科學搭配,身體不累!
來源: 鳳凰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