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明天要做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手術醫生說是很小的三個口子,還需要麻醉嗎?”一個因膽囊結石伴膽囊炎在4月17日將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病人這樣問我。

那么今天**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就來聊聊一個超厲害的醫療話題——麻醉在微創手術中的創新應用,那可真是“小創口,大麻醉智慧”啊。

在當今的醫療領域,微創手術作為一種先進的外科手術方式,正日益受到廣泛的關注與應用。其以創口小、對患者身體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顯著優勢,為患者帶來了更為理想的手術體驗。

你們想啊,微創手術就像在身體里搞“微操”一樣,創口小得可憐,但難度可不小。這時候麻醉就像神助攻一樣閃亮登場,讓手術變得更安全,更高效。

在微創手術里,麻醉就像是一場高難度的神奇操作。從專業角度來看,微創手術由于創口微小,對手術操作的精準度要求極高。這就對麻醉提出了新的挑戰,麻醉不再僅僅是提供簡單的鎮痛和肌肉松弛作用。

在微創手術中,麻醉藥物劑量的精準控制是關鍵。新型的麻醉藥物和給藥技術的應用,使得麻醉醫生能夠根據患者的體重、年齡、身體狀況以及手術的類型和時長等因素,精確計算和調整藥物劑量。

例如,在一些腹腔微創手術中,麻醉需要精確控制患者的肌肉松弛程度,以確保腹腔內的器官在手術操作時能夠有足夠的操作空間,同時又不會因為過度松弛而引發不必要的并發癥。一些短效的麻醉藥物在腹腔鏡微創手術中的應用,能夠使患者在手術結束后迅速蘇醒,大大縮短了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

同時,通過靶控輸注技術,麻醉醫生可以實時調整藥物在體內的濃度,實現麻醉深度的精確控制,確保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既不會因為麻醉過淺而感到疼痛,也不會因為麻醉過深而出現呼吸抑制等并發癥。

在這場對抗病魔的合作中,麻醉醫生和手術醫生默契配合,一個負責讓肌肉“聽話”,一個負責在腹腔里進行“小操作”,天衣無縫的合作中讓患者舒適安全的同時將病魔徹底趕走。

而且啊,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在微創手術中的安全和舒適,現在的麻醉技術在微創手術中還會用好多先進的高科技監測手段呢。如腦電雙頻指數(BIS)監測,它能夠實時反映患者的大腦功能狀態和麻醉深度。在神經外科微創手術中,這種監測技術尤為重要。麻醉醫生可以根據BIS值及時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確保在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得到有效保護。

此外,還有肌松監測技術,通過對患者肌肉松弛程度的監測,麻醉醫生可以精確調整肌肉松弛藥物的劑量,以滿足微創手術對肌肉松弛程度的特殊要求。麻醉醫生就像打開了上帝視角,可以隨時看到患者的身體狀態,更好地保障患者在微創手術中的安全和舒適。

隨著麻醉技術的不斷創新,手術醫生能夠在更為理想的手術條件下進行操作,從而進一步提高微創手術的精準度和成功率。這就是麻醉在微創手術中的創新應用啦,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厲害呢?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麻醉手術科 羅汪冰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