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麻醉手術科配合手足外科李奇偉主任團隊為一名艾滋病(HIV)患者進行了骨折手術,患者自14點50進入手術室到16點10安全返回病房,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手足外科和麻醉手術科緊密配合下為患者實施安全、高效的骨折手術。

李奇偉主任指出:作為HIV感染者,當您需要接受手術時,可能會對手術安全、隱私保護或術后恢復存在擔憂。本文從患者視角出發,解答常見疑問,幫助您了解如何在術前、術中、術后主動配合醫療團隊,既保障自身安全,也降低醫務人員風險。

一、術前準備:充分溝通,減少焦慮

1. 主動告知感染狀態

①為什么重要?

HIV感染可能影響手術風險(如免疫力低下易感染、藥物相互作用等)。提前告知醫生,可幫助團隊制定更安全的手術方案和防護措施。

②隱私保護:

根據《艾滋病防治條例》,醫務人員有義務對您的感染狀態保密。若擔心隱私泄露,可要求醫生在病歷中簡化標注(如僅寫“特殊感染”)。

2. 心理調適:無需過度擔憂

①手術安全嗎?

現代醫院均執行“標準防護原則”(即所有患者血液、體液均視為潛在傳染源),醫務人員防護經驗充足,HIV感染不會額外增加手術風險。

②會被區別對待嗎?

國家明令禁止醫療歧視。若發現醫護人員因HIV陽性拖延手術或態度不當,可向醫院投訴管理部門反映。

3. 身體準備

①堅持抗病毒治療:

術前切勿擅自停藥,保持病毒載量檢測不到(U=U,即: 測不到=不傳染),可降低術中病毒傳播風險。

②改善免疫力:

通過營養支持或藥物調整提升CD4+T細胞水平,促進術后恢復。

二、術中配合:細節決定安全

1. 術中保持體位穩定

為什么需要配合?

突然移動可能導致手術器械劃傷醫務人員,增加血液暴露風險。

若術中感到不適(如麻木、疼痛),可通過語言提示醫生,避免自行調整體位。

2. 理解醫護人員的防護措施

他們為什么穿隔離衣、戴面屏?

這是標準防護措施(所有手術均需執行),并非針對HIV感染者,無需感到被排斥。

三、術后護理:關注傷口,預防感染

1. 傷口管理

①保持敷料清潔干燥:

HIV感染者免疫力較低,若敷料被滲液浸濕,需及時更換,避免細菌感染。

②觀察感染跡象:

若傷口紅腫、滲液增多、體溫升高,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2. 藥物管理

①堅持抗病毒治療:

術后身體處于應激狀態,規律服藥可維持免疫力,加速康復。

②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若術后需用新藥(如止痛藥、抗生素),主動告知醫生正在服用的抗HIV藥物,避免藥效沖突。

四、常見疑問解答

1. 手術會泄露我的HIV感染狀態嗎?

醫務人員有法律義務保護患者隱私。除非涉及公共衛生安全(如需要上報疾控系統),否則不會向無關人員透露您的病情。

2. 術后需要住隔離病房嗎?

不需要!HIV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傳播,日常接觸不會傳染。您可正常入住普通病房。

3. 如果術中發生意外暴露,我會承擔責任嗎?

不會!醫務人員接受過職業暴露防護培訓,術中若發生意外,醫院有標準流程處理,您無需有心理負擔。

五、心理支持:拒絕病恥感,積極面對

①尋求專業幫助:

若因HIV感染感到焦慮或抑郁,可聯系心理科咨詢。

②加入患者互助組織:

許多公益機構(如紅絲帶之家)為HIV感染者提供手術陪護、心理疏導等服務。

請牢記:HIV感染不應成為獲得優質醫療服務的障礙。您的配合與信心,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通過科學認知與規范行動,我們既能守護醫患安全,也能傳遞醫療公平的溫度!

注:若您對手術流程或隱私保護有疑慮,可提前與主刀醫生溝通。

來源: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