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艷紅段躍初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塑料無處不在。從日常使用的塑料袋、塑料瓶,到各種塑料制品,它們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環境問題。近年來,微塑料污染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這種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正悄無聲息地侵入人類的生活,甚至出現在人體的各個部位。近期,一項令人擔憂的研究發現,微塑料已經“潛入”了人類的卵巢卵泡液中,這一發現引發了科學界和公眾對女性生殖健康的廣泛關注。

這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發表于《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雜志。研究人員對18名在意大利薩勒諾一家生育診所接受輔助生殖治療的女性進行了研究,仔細檢查了她們的卵泡液。結果令人震驚:在18名女性中,有14人的卵泡液里檢測到了微塑料,這些微塑料粒徑均小于10μm,平均濃度為2191個/毫升,濃度范圍在0 - 7181個/毫升之間,平均粒徑是4.48μm,粒徑范圍為3.18 - 5.54μm 。這是人類首次在卵巢卵泡液中發現微塑料,意味著微塑料污染比我們想象的更為普遍,它已經悄然滲透到了人體的生殖系統中。

微塑料究竟從何而來呢?塑料在環境中難以降解,經過長時間的風化、磨損等作用,會逐漸破碎形成微塑料。這些微塑料廣泛存在于空氣、水、土壤中,人類通過多種途徑接觸并攝入它們。我們飲用塑料瓶裝水、食用塑料包裝的食物時,微塑料可能隨之進入體內;呼吸被微塑料污染的空氣,皮膚接觸含有微塑料的物品,也都有可能讓微塑料進入人體。由于微塑料體積微小,它們可以在人體中“暢行無阻”,甚至穿透大腦和胎盤的屏障,如今又在卵巢卵泡液中被發現,可見其對人體的侵入之深。

微塑料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小覷,尤其是對女性生殖健康的影響。它就像一個“特洛伊木馬”,本身不僅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還能攜帶雙酚、鄰苯二甲酸酯、PFA(可溶性聚四氟乙烯)等劇毒化學物質進入人體。這些化學物質是已知的內分泌干擾物,進入人體后會擾亂激素水平,進而損害女性生殖健康。

圖為濾泡液中精選的SEM-EDX圖像MPs。

影響生殖系統:在人類的研究中,已經在母乳、胎盤和睪丸中發現了塑料顆粒,對于女性而言,微塑料進入卵巢卵泡液后,可能直接影響卵子的質量和發育環境。從動物實驗的結果類推,當微塑料存在于卵巢中,可能干擾卵泡的正常發育過程,使得卵子成熟度降低,受精能力下降,最終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同時,微塑料及其攜帶的有害物質還可能干擾內分泌系統中與生殖相關的激素分泌和調節,比如影響雌激素、孕激素等的正常水平和作用,導致月經周期紊亂、排卵異常等問題 。

引發炎癥反應:微塑料進入人體后,免疫系統會將其識別為外來異物,從而引發免疫反應和炎癥。在卵巢局部,炎癥環境不利于卵泡的生長和卵子的發育,還可能引起輸卵管粘連、阻塞等問題,阻礙受精和受精卵的運輸。長期的炎癥狀態還可能導致卵巢組織纖維化,進一步損害卵巢功能。

細胞層面的損害:微塑料的粒徑微小,尤其是納米級別的微塑料(<1微米),能夠穿透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部。進入卵巢細胞后,可能干擾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影響細胞的能量代謝、信號傳導通路。微塑料還可能引發氧化應激反應,使細胞內產生過多的活性氧(ROS),這些活性氧會攻擊細胞內的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質和脂質,導致DNA損傷、基因突變、蛋白質功能異常和細胞膜損傷等,影響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和卵巢的功能 。

干擾腸道菌群:人體腸道內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它們對于維持人體的消化、免疫等功能至關重要。微塑料進入人體后,有研究表明它會改變腸道菌群的結構和功能,使有益菌數量減少,有害菌增加。而腸道菌群的失衡又可能通過腸 - 腦 - 卵巢軸影響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系統的功能,間接對女性生殖健康造成危害 。

眾多動物研究已經揭示了微塑料對卵巢功能的負面影響。在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給小鼠投喂聚乙烯微塑料(PE - MPs,粒徑10 - 150μm ,每天40mg/kg,持續30天),結果發現小鼠的卵母細胞成熟度降低,受精能力下降,胚胎發育也出現異常。這是因為微塑料引發了氧化應激反應,對卵母細胞的DNA和線粒體功能造成了損害。還有研究表明,雌性黑紋食蚊魚在接觸聚苯乙烯微塑料(PS - MPs)60天后,血漿中的17β - 雌二醇(E2)和睪酮(T)水平下降,這意味著微塑料干擾了魚類的生殖內分泌系統。另外,當實驗動物暴露于0.5μm的PS - MPs(每天0、0.015、0.15和1.5mg,持續90天)時,卵巢組織會出現氧化應激,產生過多的活性氧物種(ROS),導致卵巢組織發生改變 。

從理論上來說,微塑料進入卵巢卵泡液可能存在這樣的機制:微塑料進入人體后,通過血液循環,突破相對薄弱的血 - 卵泡屏障,從而進入卵巢,抵達卵泡液中,影響卵泡的正常發育和功能。卵巢作為女性重要的生殖和內分泌器官,負責產生卵子和分泌性激素。卵泡則是卵巢的基本功能單位,卵泡液在卵子的成熟和發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卵泡液被微塑料污染,卵子的質量和發育可能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還對微塑料濃度與一些生殖健康指標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微塑料濃度與促卵泡生成素(FSH)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p < 0.05)。FSH是調節卵巢功能的重要激素,它的變化往往反映出卵巢功能的異常。此外,雖然微塑料濃度與體重指數(BMI)、年齡和17β - 雌二醇(E2)之間的相關性較弱(p > 0.05),但已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具有“致肥胖”效應,會影響細胞的能量和脂肪酸代謝,進而影響體重;同時,微塑料會對產生E2的顆粒細胞產生負面影響,降低血液中E2的表達。不過,由于本次研究樣本數量有限,這些結論還需要更多大規模研究來進一步驗證。

此次在人類卵巢卵泡液中發現微塑料,是研究微塑料對女性生殖健康影響的重要一步,但這也僅僅是個開始。目前,我們還不清楚微塑料對女性生育力的長期影響,也不明確究竟達到何種暴露劑量會對生育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考慮到環境中微塑料的污染日益嚴重,我們迫切需要開展更多研究,深入了解微塑料對女性生殖系統的危害機制,探索有效的應對策略,減少微塑料對人類健康,尤其是對女性生育健康的威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減少微塑料的攝入。比如,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選擇玻璃、陶瓷等材質的容器;飲用過濾后的水,減少塑料瓶裝水的消費;多食用新鮮的、未經過塑料包裝的食物等。每個人的小小行動,都可能為減少微塑料污染、保護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微塑料對女性生殖健康的威脅已經擺在眼前,這不僅是科學界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也是每個人都應該關注的公共健康議題。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護女性的生育健康,守護人類的未來。

參考文獻:

Montano L, Raimondo S, Piscopo M, et al.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ovarian follicular fluid: An emerging threat to female fertility[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25, 291: 117868.

來源: 科普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