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王學江

首都醫科大學教授

女生常常喊疼,是因為她們更嬌氣、更矯情嗎?實際上,女性患有慢性疼痛疾病的比例更高,且感受到的疼痛程度更高。

一、女性忍受著更多的疼痛

與男性相比,女性在一生中通常會經歷更多的疼痛。

比如,十多歲時有原發性痛經;二十七八歲到四十歲左右的孕產期的疼痛,乳腺增生的疼痛等等。

女性50歲左右進入更年期,激素水平突然紊亂,會導致韌帶肌腱脆性降低,骨質疏松,出現膝關節、肩關節痛,還會出現失眠煩躁、頭痛抑郁等。

痛經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是沒有疾病情況下的痛經。原發性痛經主要與月經期間子宮內部產生的化學物質濃度升高有關,當這些物質過量時,可能導致子宮收縮過強而引發疼痛。

繼發性痛經****通常由盆腔器官的疾病引起,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盆腔炎癥或子宮內異常增生組織。

從疼痛程度來講,繼發性痛經可能“更勝一籌”,嚴重時堪稱痛不欲生。

一項涵蓋38項研究,涉及2萬多名女性的薈萃分析顯示,有71.1%的年輕女性有程度不等的痛經困擾。

排卵痛

一些女性在排卵期會出現腹部疼痛。

這通常是一側的疼痛,疼痛的感覺有點像痛經,同時也有可能會伴隨著比如腹瀉、惡心、難受等癥狀,每個人的感受不太一樣,但排卵痛的發生概率還是比較高的。從國內外數據來看,40%-50%的女性可能會經歷排卵痛。

排卵的過程中,卵泡會變得很大,卵巢表面的小血管也會破裂出血。這就意味著在排卵過程中,除了卵子排出來,卵泡里的液體包括少量血液也會流入到腹腔中。

圖片來源:謝幸,孔北華,段濤主編;林仲秋,狄文,馬丁,曹云霞,漆洪波副主編.婦產科學 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而這些血液、液體對于腹腔來說就是異物。它會刺激到腹膜,引起單側或者一側的腹部疼痛。

如果這些血液、液體流在腸道上,會刺激腸道蠕動;如果這些液體較多,流到了直腸前方,也可能會有腹瀉的情況。

此外,卵泡在脹大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刺激到卵巢表面的神經,引起疼痛。

孕產期疼痛

孕婦懷孕后期,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恥骨聯合處的韌帶會變得松弛,可能導致恥骨聯合分離,孕婦會感到恥骨部位疼痛,尤其在行走、翻身等活動時加重。

另外,隨著雌激素水平上升,韌帶松弛也會發生在其他身體部位,比如平時玩手機活動最多的手腕,就可能出現水腫和疼痛,腱鞘會發炎。

除此之外,孕期腹部增大使身體重心改變,腰骶部肌肉疼痛、坐骨神經痛也很常見。

孕產婦疼痛,是一個經常被嚴重忽視的問題。產婦自身和家人往往難以意識到疼痛是個需要就醫的問題,大多孕產婦對疼痛采取忍受的方式。

婦女懷孕期間,身邊的人總是更多關心胎兒的發育,讓孕婦補營養,女性懷孕時候的疼,沒有被當回事。因此很多時候女性自己對于什么是病理性的、不該忍的痛,也不清楚。

二、女性更易患慢性疼痛疾病

慢性疼痛一般指的是排除了其他炎癥的可能,持續超過三個月的疼痛,比如慢性盆腔痛、會陰痛、偏頭痛、帶狀皰疹后遺痛、三叉神經痛等等。女性的孕產期痛、更年期痛,也是屬于慢性疼痛,但是時常被忽視。

除了生理痛、更年期痛這些疼痛屬于女性特有,偏頭痛、盆腔痛的發病率在女性中更高。

近幾年,人們逐漸意識到性別差異對疼痛的影響:女性雌激素、孕激素的波動,會影響神經遞質的釋放,進而影響疼痛的感知和傳導。

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反復發作的頭痛疾病,以一側或兩側的搏動性劇烈頭痛為主要特征,常伴有惡心、嘔吐、對聲光刺激過敏等癥狀。

女性偏頭痛的患病率是男性的2~3倍,并且發作的持續時間也更長,發作頻率更高,程度更劇烈,也更容易向慢性頭痛轉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偏頭痛已經成為15~49歲女性中負擔最重的疾病。

目前偏頭痛無法被根治,多數治療目的在于減輕或暫時終止頭痛發作,緩解伴發癥狀,預防頭痛復發。

盡管偏頭痛并不致命,但它在全球疾病負擔中排第三位,是一種值得重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有研究顯示,75%的女性患者報告醫生低估了其疼痛程度,常將其歸因為“情緒化”或“心理問題”。

此外,女性因疼痛就診時,其主訴更容易被誤診為焦慮或抑郁。

面對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疼痛,需要更加關注女性群體對疼痛的自我識別與認知,推廣慢性疼痛防治的先進經驗,不斷探索更有效更便捷的鎮痛方法。

來源: 北京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