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3人小組的入駐,所有新的研究基金瞬間凍結。這家全球最大的基礎科研資助機構之一,陷入前所未有的動蕩。而受到波及的眾多科學家們則人人自危。

編譯 | 小葉

4月15日,埃隆·馬斯克領導的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正式入駐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初來乍到的3名成員立刻下令凍結所有新的研究基金。

NSF坐擁每年90億美元的龐大科研經費預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礎科學研究資助機構之一。然而,自今年1月特朗普上任之后,新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針對美國各大科研機構的嚴厲措施:審查科研項目,大幅削減開支、大規模裁員等,NSF也自然卷入了這場學界巨變的漩渦之中。

DOGE殺到,項目全停

其實,從1月30日開始,NSF就徹底打破傳統,重新審查機構已經批準的數十億美元科研經費資助清單**[1],同時凍結了此前認定值得支持的科研項目和培訓項目撥款,這一舉動旨在響應特朗普上任后針對科研機構的統一行政命令:禁止所有聯邦基金用于支持特朗普認為的“覺醒性別意識形態”——多樣性、公平和包容性(DEI);禁止對外援助;禁止支持損害國家利益的非政府組織等。對科學家而言,被禁止的活動清單還可能包括增強科研人員多樣性,與外國科學家合作以及更環保技術的研發等。為此,NSF在官網上建立專門頁面,及時更新近期行政命令的執行情況。[2]**

來源:NSF官網

后續故事便是3個月之后,DOGE成員殺入位于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的NSF總部**[3]**。他們肩負的一大使命,便是對NSF這份從2月份就開始評估的與DEI相關的科研項目經費資助清單,進行“二次審查”。有消息稱,他們正考慮終止其中的200多項資助。

據悉,DOGE的兩名成員Luke Farritor和Zacharty Terrell已經獲得了基金撥款管理系統的訪問權限,他們立刻凍結了已經獲批但尚未經過最終審核確定的撥款。為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NSF項目官告訴Nature,他們的行為讓所有人都毛骨悚然。

隨后,DOGE還指示將數百份已經在多步審查流程中獲批但尚未最終確定的科研項目資助申請退回到NSF的項目負責人手中,并敦促他們開始進行“減緩工作”(mitigation work),至于具體如何“減緩”,目前尚未公布任何細節。

NSF資助的一位科研人員本周也匿名向Science證實,盡管自己的項目申請已經獲得項目負責人和部門主任批準,現在他們仍在等待“二次審查”的結果。

來自康奈爾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Bharath Hariharan便是受害科學家之一。他的研究重點是推進計算機視覺技術,從2022年3月啟動的教師早期職業發展計劃中獲得了30多萬美元的NSF經費資助。然而,這筆經費資助已被確認取消,原因是其項目為宣揚多樣性、公平、包容宣傳。得知個中原因的Hariharan覺得這樣的審查和結果荒謬至極,他很憤慨地表示:“整個過程看起來非常滑稽,因為這筆經費與意識形態毫無關聯。我的研究是技術性很強的研究性問題。”[4]

康奈爾大學的Hariharan,其項目因涉及DEI等原因而被NSF取消了經費資助。來源:康奈爾大學

具體來說,NSF資助的科研項目在最終獲批之前要經過多重審查流程:資助申請首先提交給NSF的項目負責人,他們都是在各自專注的科學技術領域牢牢掌握專業知識的專家。通過項目負責人審核之后,他們便會委托機構外的獨立專家進一步審查,只有最優秀的資助申請才能通過這第二輪審查,通過率往往在20%到30%之間。隨后,NSF不同部門主任來確認是否批準。這還沒結束,最后主任需要將基金撥款提交給預算和財務部門進行最終審核。

在以前,NSF員工表示,只要獲批的資助申請最終基本上都能通過財務審核而獲得資助。不過特朗普就職后,該機構的新科研項目資助經費批準速度相比于2024年早已放緩了一半**[5]**。而自本周起的徹底凍結,正是卡在了預算和財務審核的最后一步上。

特朗普政府正在“摧毀一切”

與此同時,一起削減的還有NSF新獎項的數量。NSF為激勵科研人才,每年會增加涉及科研生涯各個方面的各類獎項。歷史悠久的NSF獎項包括國家科學獎章、艾倫·T·沃特曼獎等,而艾倫·T·沃特曼獎可視作NSF授予早期職業科學家的最高榮譽**[6]**。

來自NSF資助的科學教育研究心理學家David Miller的獨立統計分析發現 [7],從特朗普重返白宮截止至3月27日,NSF旗下的8個委員會共頒發了919項新獎項,而2024年同期新獎項的數量則有1707項。今年獎金撥款總額僅為3.1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為7.61億美元。不過NSF的一位發言人向Nature表示,該基金會“仍在繼續頒發獎項”,但拒絕回答更多的問題。

另外,NSF為了配合特朗普政府的決策,此前已經對自己的員工開刀了。 NSF的員工們在2月迎來了裁員潮,據Wired報道**[8],NSF曾用一個上午的時間通過Zoom會議解雇了近170名員工,其中包括試用期員工,剛過試用期才轉正的員工以及一些正式員工。此次裁員影響了該機構約10%的員工。不過在3月初,經過法院訴訟和美國人事管理局更新意見之后,NSF又逆轉了原先的裁員決定,恢復了所有試用期員工職位(占裁員人數的一半),并補發了工資[9]**。如此操作,把本應謹慎處理的裁員事宜搞得朝令夕改,形同兒戲。

4月初,美國的莘莘學子們迎來了當頭一擊,NSF宣布將該機構研究生獎學金(GRFP)名額減半**[10]**。長期以來,GRFP一直是美國在全球范圍內最負盛名的科學人才引進項目之一,其目標是“確保科學和工程人才隊伍的質量、活力和實力”(最后的“實力”原為“多樣性”,是NSF為規避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敏感詞而做出的改動)。原本每年有2000名有前途的年輕學子有望獲得該獎學金,從今年開始,人數下降到僅1000名。對剛步入科研職業生涯、仍處于相對弱勢的研究生群體來說,這一噩耗讓不少人開始思考是否值得繼續科研道路。

因此,面對來自聯邦政府的壓力和行動,如今關于NSF科研經費的動向、與之息息相關的諸多科研項目的未來命運,NSF官方始終沒有向外界透露更多信息和決定,而受此牽連的科研人員對自己的未來憂心忡忡。鑒于NSF之前的軟弱操作,NSF高層很可能會嚴格執行政府的最終決策,甚至變本加厲。

盡管DOGE的整頓行動剛剛開始,但毋庸置疑,NSF是繼NIH之后,聯邦政府預算大幅消減的另一大受害者。該機構是1950年國會為確保美國作為科學與工程技術的全球領導地位而創立,時至今日為全美2000多所學院、大學和其他機構的科研項目提供資助經費,占比近乎聯邦政府支持基礎科學預算的四分之一。而縱觀美國過去輝煌的科技史,NSF的資助促成了3D打印、人工智能、多普勒雷達、腎臟配型、LASIK眼科手術、核磁共振成像以及無數其他創新技術的研發**[11]**。

更進一步,技術最終將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造福人類。我們如今享受到的大部分創新都源于基礎科學研究,如果沒有政府經費的鼎立支持,很多創新無法實現,更無法繼續造福公眾。沒有政府資助,互聯網的誕生便不可能,沒有NSF資助的研究,如今推動互聯網巨頭谷歌崛起的算法也不會出現。

對于特朗普政府的破壞性操作,科學界反應強烈。美國國立衛生院(NIH)的首席研究員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摧毀一切”[12],其動機似乎是為了讓政策執行人致富,而不是讓機構更好地運作。

洛克菲勒大學的逆轉錄病毒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Paul Darren Bieniasz近日在《衛報》上撰文**[13]**,強烈抨擊特朗普政府對學界的大肆破壞:“當我在撰寫此文的時候,美國科學正被推向滅亡。美國絕大多數基礎科學的研究經費來于自美國納稅人,由 NIH和NSF等機構向大學和研究機構撥款……這種公共性質的科學資助至關重要,構成了美國創新以及美國例外論成為可能的基石。針對科研項目和科學家的‘大清洗’仿佛讓美國學界進入‘李森科時代’。”

Paul Darren Bieniasz丨圖源:terabithia.es

時至今日,特朗普2.0版科學重塑計劃橫掃了美國各大重要科研機構,包括美國國立衛生院、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及國家科學基金會,名單只會越來越長。在此期間,DOGE進駐的各個機構無一不面臨著項目停擺、經費削減或凍結,以及裁員這三根大棒。聯邦工作人員和科學家們則難免產生恐慌情緒,擔憂美國科研機構會陷入癱瘓。面對政府如此激進的行為,美國科學家哀嘆美國學界深陷“至暗時刻”[14]。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系后臺。

來源: 返樸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