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發熱了”

“這次是咳嗽厲害”

“跟拉風箱一樣,又有點像哮喘”

最近,不少家長被另一種病毒“嚇”到了。它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家長分享了孩子近期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過程,感嘆這個病毒來勢洶洶,甚至比新冠、甲流可怕,更加讓人忐忑不安。

一、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呢?

桃源縣人民醫院介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屬于肺病毒科的正肺病毒屬,是一種RNA病毒,只有一種血清型,主要引起6個月以下嬰兒患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圍內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

尤其對早產兒、患有先天性疾病或原發性免疫缺陷的嬰幼兒造成的疾病更重。也會引起較大兒童和成人的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近年來研究發現可引起成人、中老年人及免疫抑制患者下呼吸道感染。

二、為何反常季節爆發RSV感染?

RSV感染在全球呈廣泛流行,受地理位置、溫度和濕度等因素影響,在我國,RSV感染好發于冬春季(約為11月至次年2月),以往一到冬季,RSV感染的患兒便逐漸增加,今年卻從4月開始,RSV感染與日俱增,一部分病情持續時間較久。

造成這一反常現象的原因可能與疫情期間自我保護有關,通過佩戴口罩、居家隔離及勤洗手消毒等措施,切斷了RSV的傳播途徑,降低了RSV的感染率,同時因為接觸病原的刺激減少,兒童對該病毒的免疫力也普遍降低,而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防控政策的轉變,大眾活動范圍擴大,人員聚集,從而造成RSV的感染增加,導致反季流行。

三、怎樣識別病毒攻擊的“危險信號”?

1.感染后2-8天潛伏期內病毒悄然增殖,初期表現為:

持續鼻塞伴透明分泌物;

犬吠樣特征性咳嗽;

咽喉紅腫伴吞咽疼痛;

低熱(37.8-38.5℃)。

2.危險升級信號(需立即就醫):

?呼吸頻率>60次/分鐘;

?胸骨/肋間凹陷;

?口唇發紺;

?喂養量減少50%以上。

四、病毒傳播的三大暗道

1.飛沫傳播:感染者咳嗽產生的氣溶膠可在空氣中懸浮1小時;

2.接觸傳播:病毒在玩具表面存活長達6小時;

3.母嬰傳播:孕婦感染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

特別提醒:恢復期患兒仍具有傳染性,癥狀消失后需繼續隔離5-7天。建議家庭成員同步進行咽拭子檢測,避免家庭內交叉感染。科學認知和系統防護是守護兒童呼吸健康的關鍵防線,讓我們共同為孩子筑起呼吸道免疫長城。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桃源縣人民醫院 兒二科 羅蓉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

來源: 桃源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