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思鈞自曝曾患雙相情感障礙#話題沖上社交媒體熱搜引發大眾熱議↓↓↓說起雙相情感障礙
很多人會疑問——
“雙相情感障礙就是抑郁癥?”
“一般只有智商高的人才會得這種病?”
許多人對“雙相”的認知
是片面、有偏差的
這種現象也會造成
社會對此類疾病的忽視
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
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郁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以劇烈的情緒波動為特征,包括極端的高峰(躁狂或輕躁狂)和低谷(抑郁)。雙相情感障礙雖然并不傳染,但可通過應激事件、睡眠少、經濟情況變化、與親人吵架、季節變化等多種原因誘發。
雙相情感障礙是“天才病”嗎?
梵高是19世紀著名畫家,其著名作品《向日葵》、《星月夜》是人類藝術史的瑰寶。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卻在其37歲時,因為患上雙相情感障礙選擇自殺。每年的3月30日被定為“雙相情感障礙日”,也是因為這一天就是梵高的生日。此外,著名畫家畢加索、作家海明威,英國前首相丘吉爾都患有雙相情感障礙。這不禁讓人疑問,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都是天才嗎?
其實不然,各種研究表明:雙相情感障礙的終生流行率在1%-2%之間。美國國家共病調查顯示終生流行率為1.6%,2004年,WHO將雙相情感障礙列為世界所有年齡段第12種最常見的中至重度致殘性疾病。故多數患者其實并非“天才”。
雙相情感障礙有何明顯特征?
1. 躁狂發作
主要表現為:情緒異常高漲、興奮或易怒;自我評價過高,甚至出現妄想(如“我無所不能”);睡眠需求明顯減少(比如一兩小時就精神飽滿);話特別多,難以打斷;思維跳躍、注意力不集中;活動增加,如過度社交、工作或參與冒險行為(亂花錢、性沖動、魯莽投資等);行為可能失控,嚴重時需要住院治療。
2. 抑郁發作
主要表現為:情緒持續低落、悲傷、空虛或絕望;興趣喪失,對以前喜歡的事不再感興趣;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食欲改變(暴飲暴食或食欲下降);疲倦、精力下降;無價值感、自責或內疚;注意力減退、思維變慢;嚴重時會有自殺念頭或行為。
3. 情感波動周期化
有些人是一段時間高,一段時間低,發作之間情緒正常;有些人周期短,甚至能在一天之內快速切換情緒(稱為“快速循環”)。每個人的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和表現形式可能都不一樣。
如何區分雙相情感障礙與抑郁癥?
****雙相情感障礙的特征為,患者具有躁狂或輕躁狂和抑郁等多種情緒發作的表現形式和反復發作性,屬于終生性疾病。其中躁狂的發作是區分抑郁癥與雙相情感障礙的主要依據。
不僅普通人易將雙相情感障礙與其他精神疾病混淆,在臨床上雙相情感障礙也是一種具有高誤診率、高漏診率的疾病,易被誤診為其他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癥、焦慮癥等,其中最常見的誤診為單向抑郁。
事實上,在患者就診時,臨床癥狀描述得清晰是預防漏診的有效手段,起病年齡小、多次抑郁發作、起病較急、癥狀緩解較快等,均提示可能為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的預防和治療
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需要在醫師的正確指導下規范用藥和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認知行為療法、心理教育、以家庭為中心的治療及人際和社會節律治療都是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式。需注意,雙相情感障礙復發率高達70%,部分患者需終生治療。
雙相情感障礙常在青少年人群中高發,那么作為他們的家人我們該如何預防此疾病?
1、給予陪伴,少說教多鼓勵,增加孩子自信心;
2、與孩子經常進行規律性的戶外運動;
3、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應及時引導,給予孩子信賴與安全感;
4、若出現明顯的抑郁與躁狂癥狀,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來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