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科學

泉州市科協

泉州市觀鳥學會

編者按

生態系統如同一首宏大而精妙的交響曲,在這曲自然之歌中,鳥類以其靈動的身姿、多彩的羽衣和悅耳的啼鳴,成為了最為引人注目的音符之一。科普守護綠色家園。泉州市科協攜手泉州市觀鳥學會開設“鳥瞰科學”專題科普欄目,不定期發布鳥類科普知識,擇優展播學生征文及繪畫作品,引導公眾參與生態教育,關注鳥類保護與研究,共同維護生態平衡。這里有精心繪制的鳥類繪畫,以藝術的筆觸勾勒出它們的美麗輪廓;有高清逼真的鳥類圖片,展現它們在林間飛翔、覓食、嬉戲的瞬間,詮釋生命的活力與靈動。讓我們走進充滿奇妙與驚喜的鳥類世界,探索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獨特價值。

豆雁 攝影作者:鄭榕凱

豆雁 攝影作者:吳軻朝

征文鑒賞 ·《南遷**》******

2023年洛江區征文、繪畫大賽

作者:洪紫涵

泉州洛江外國語學校 高二(14)班****

/ 指導老師 王杰 /

我家住在洛陽橋邊上,所以,觀察白鷺不知不覺已成了日常。漫步在洛陽橋上,晨風吹拂著我的臉頰,一股涼意涌上心頭。周圍皆是奔騰的洛陽江水和枝繁葉茂的紅樹林。微風吹來,江水碧波蕩漾。忽然幾個白點映入眼簾,就像綠樹中盛開了白色的花朵。小花們怎么在動?定睛一看,哦!原來是群調皮的白鷺。“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現在輪到我走上橋來……”,看完余光中爺爺的這篇文章,我合上了書頁,而那些文字卻依然在腦海盤旋。我帶著對洛陽橋的好奇和憧憬,伴著早已映染天邊淺絳的夕陽,和家人一同彳亍在洛陽橋畔,品味著洛陽橋的自然和美好。來到了樹梢上,你看,樹梢上飄蕩著一片片嫩綠的樹葉,好像小船一樣在風中飄蕩,還有樹底下那漂亮的花朵,紅的、黃的、紫的,在陽光下綻放得十分美麗,隨風飄舞。遠處,小蟲子們在花叢中自由自在地嬉戲,追逐,真是好玩極了。世間萬物,應運而生,我樂游其中,翱翔于天空。

清風拂過樹梢,吹落樹上的最后一片樹葉,大雁們扇動著它們的翅膀,向南而去。我站在原地呆滯不前,看著同伴們慢慢化為黑點而后消失不見,我確實是不肯動身。每當我想到在這趟通往南方的路途中總會失去幾個朋友,便對這趟路途充滿了恐懼。但隨著冬天緩緩到來,我才不得不跟著最后一群南遷的朋友們離去。

迎著風,跟在雁群后方,我靜下心慢慢享受著這短暫的沒有人類打擾的時光。經過半天的勞累飛行,我們終于發現一片沼澤,滿心欣喜向下飛去,卻在半空時一股惡臭撲面而來,我微屏著氣,向下飛去探索著這股惡臭味的源頭。越往下飛,越多五顏六色的垃圾映入眼簾,許多朋友被這沖天的氣味熏得暈頭轉向,有的翅膀無力,有的搖搖欲墜......

我記得這些垃圾在人類生活的城市中隨處可見,沒想到在我們棲息的沼澤中也有成片的垃圾。大家盤旋在半空,最終只能在樹梢上短暫的休息,片刻便啟程離開。我依舊沉浸在雜亂的沼澤中,內心極其復雜,不停的問我自己:人類是好是壞?我想不清楚。然而這一路上總不會這么一帆風順,看著我身邊的朋友們紛紛下落,我雖心存疑惑,但也緊跟著向下飛去,可他們下落的速度太快甚至是直直落到地面。我低頭一望,看到地上站著零零散散的人類手上拿著往年用來捕捉我們的武器,良久我才意識到這是人類的狩獵期!他們通過觀察,每年都會在雁群南遷時守在我們必經之路并將其捕捉用來換取他們的利益,太可怕了!

低空飛行的我成了他們瞄準的目標,我的尾巴被迅速擊中失去了少許平衡,我只能左右搖晃著向前飛去,卻還是因為疼痛而重重摔在地上。迷迷糊糊中我隱約看到一位女孩跑來將我捧在手心,出于對人類善惡的模糊我掙扎著想要脫離,卻被手掌禁錮動彈不得。“你受傷了,我幫幫你好嗎?”聽著她輕柔的語氣我才稍微放松了警惕。回到女孩的住所,看著周圍整潔的臥室,窗外的風吹草動,我不禁又陷入了思考,一樣的問題我卻改變了答案:或許人類是善良的。女孩總是一邊輕輕撫摸我的翅膀一邊翻閱著手機中的新聞,一晃而過的熟悉的照片,我立馬掙扎著翅膀,女孩似乎懂得我的意思,有一次仔細端詳起那張照片:布滿垃圾的沼澤,人類提著大網一點一點地拾起沼澤上的五顏六色,“他們正在嘗試補救你們的棲息地呢,有太多的鳥類因環境受到傷害,他們可能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內心馬上明朗起來,人類也在保護我們啊!知錯就改,那他們就是好人類。翅膀也慢慢恢復如初。

我又重新啟程,回到我新的起點。

繪畫作品 .**《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2023年洛江區征文、繪畫大賽

作者:杜斯彬泉州市馬甲中學 初一3班/ 指導老師 韓莎莎 /

科普延展 ***.***豆雁
雁形目鴨科

頭部和頸部暗棕色至煙灰色,上體和披肩中棕色,邊緣蒼白,翅膀覆羽灰色,飛行羽黑褐色。尾下覆羽和尾緣白色,下翼暗灰黑色。喙基部和尖端黑色,中間橙色帶,腿和腳橙色,虹膜深棕色。幼鳥相似于成鳥但較暗淡,有明顯的蒼白邊緣的披肩羽毛,頭部和頸部顏色較淡,喙和腿橙色較暗。

繁殖季節棲息于亞北極泰加林湖泊或亞平原森林河谷,遷徙期間和冬季則棲息于開闊平原草地、沼澤、水庫、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農田。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飛行時由一只有經驗的頭雁領隊,形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隊形。警惕性強,遠離人類活動。

營巢于多湖泊的苔原沼澤地或泰加林附近的河岸與湖邊,巢置于干燥的地方,由雌雄共同筑巢。

來源: 福建省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