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題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實十周年”,而生物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可能想不到,家中常備的抗生素,若使用不當,可能正在“培養(yǎng)”一種致命威脅——超級細菌。
一、抗生素:從“救命藥”到“耐藥危機”
1. 抗生素是什么?
抗生素是能夠抑制或殺滅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藥物,常見種類包括青霉素、頭孢菌素(如頭孢克肟)、大環(huán)內酯類(如阿奇霉素)等。它們通過破壞細菌細胞壁、干擾蛋白質合成等方式發(fā)揮作用。
2. 濫用現狀:觸目驚心的數據
我國現狀:中國人均抗生素消費量全球前列,醫(yī)療領域濫用率高達70%,遠超世衛(wèi)組織推薦的30%。
養(yǎng)殖業(yè)濫用:為預防動物疾病,我國畜牧業(yè)抗生素使用量占全球28%,導致動物源性食品殘留和環(huán)境污染。
二、抗生素濫用的五大誤區(qū)
誤區(qū)1:“抗生素=消炎藥”
許多人喉嚨痛、關節(jié)腫痛就自行服用阿莫西林。實際上,抗生素針對細菌感染,而炎癥可能由病毒、過敏或物理損傷引起。例如,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才是針對炎癥的直接選擇。
誤區(qū)2:“提前吃抗生素能防病”
除非特定高風險場景(如術后感染預防),盲目用抗生素防病反而會破壞人體菌群平衡,加速耐藥菌產生。
誤區(qū)3:“新藥、貴藥效果更好”
頭孢三代未必比一代更適合普通感染。過度使用高級別抗生素(如碳青霉烯類)會加速耐藥性,導致未來無藥可用。
誤區(qū)4:“感冒發(fā)燒必須吃抗生素”
90%的感冒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對病毒無效。盲目用藥可能掩蓋病情,甚至引發(fā)藥物性肝損傷。
誤區(qū)5:“癥狀消失就停藥”
擅自減量或停藥可能導致細菌“死灰復燃”,需嚴格按療程用藥。例如,鏈球菌感染需連續(xù)服藥10天以上,否則可能誘發(fā)風濕熱。
三、超級細菌:一場無聲的全球危機
1. 什么是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是對多種抗生素耐藥的病原體,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藥結核桿菌等。它們能通過基因突變或質粒傳播耐藥性。
2. 危害:從個體到公共安全的威脅
治療困境:一名美國女性因尿路感染就診,發(fā)現攜帶對多粘菌素耐藥的大腸桿菌,最終因無藥可用死亡。
經濟負擔:耐藥菌感染患者住院時間延長50%,治療費用增加3-5倍。
全球預警:世衛(wèi)組織預測,若不控制耐藥性,2050年超級細菌每年將導致1000萬人死亡,超過癌癥。
四、守護生物安全:從個人到國家的行動
個人層面:科學用藥四原則
不隨意用:普通感冒、腹瀉先明確病因,勿自行服藥。
遵醫(yī)囑:足量足療程,不擅自調整劑量。
區(qū)分藥物:認清“西林”“頭孢”“沙星”等抗生素標識,避免混淆消炎藥。
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生熟食分開,減少感染風險。
國家舉措:制度與技術雙管齊下
政策管控:《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22-2025年)》嚴格限制醫(yī)療和農業(yè)濫用。
監(jiān)測網絡:建立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體系,及時預警超級細菌傳播。
研發(fā)創(chuàng)新:鼓勵新型抗生素和替代療法(如噬菌體療法)研究。
結語:國家安全,始于每個人的選擇
生物安全不僅是國家戰(zhàn)略,更是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一支被濫用的抗生素,可能成為超級細菌滋生的溫床;一次科學的用藥選擇,則是守護生命的防線。正如《生物安全法》所強調:“維護生物安全,從我做起。”讓我們攜手行動,避免“無藥可用”的未來。
來源: 陳藥師藥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