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手抖、渾身無力、眼前突然發黑、瞬間出冷汗……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注意!出現這些癥狀可能是低血糖,別不當回事兒,嚴重可致命↓

低血糖有哪些危害?

出現這些癥狀要警惕

專家介紹,低血糖發作時,比高血糖還危險。低血糖會影響心臟、心血管,甚至大腦。長期低血糖會導致大腦受損,還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心梗,甚至會導致死亡。

如何判定低血糖?一般來說,對于非糖尿病患者的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于2.8mmol/L可診斷為低血糖。而對于正在使用降糖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濃度低于3.9mmol/L即認為是低血糖。出現這些癥狀,可能是身體給出的預警信號??

▲輕度癥狀

當血糖開始降低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自主神經低血糖癥狀。患者常表現為震顫、心悸、焦慮,以及出汗、饑餓和感覺異常。

▲中度癥狀

隨著血糖進一步降低,大腦神經元會因缺乏葡萄糖而受到影響,出現認知損害、行為改變、精神運動異常等癥狀。患者可能會變得注意力不集中,對周圍事物的反應變慢,行為舉止也異于平常,易煩躁、易怒。

▲重度癥狀

如果低血糖的情況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嚴重者會出現癲癇發作、昏迷,甚至對大腦神經細胞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危及生命。

哪些原因容易引發低血糖?

這些情況要注意!

低血糖主要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有些人會反復在餐前或者餐后出現心慌、手抖、饑餓等低血糖的癥狀,這些人往往是處于糖尿病前期。

其余少見原因有胰島素瘤、急性酒精中毒、肝/腎衰竭等危重疾病、某些藥物等。

長期飲食攝入不足,或者晨起空腹鍛煉,也有低血糖風險。容易出現低血糖的人群、糖尿病患者,不建議空腹鍛煉。

荔枝吃多了也容易導致低血糖?荔枝含有相當豐富的果糖,經過肝臟的二次加工轉化為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利用,這個過程會持續較長時間。同時,果糖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會降血糖,因此,荔枝吃多了可能加速低血糖的發生。

出現低血糖

第一口該吃什么?

一旦出現低血糖的情況,“抓緊時間吃東西”通常是人們的第一想法,那么,低血糖時第一口應該吃什么?專家提示,要盡可能快速攝入升血糖快的食物。

白糖、糖塊、糖水、葡萄糖等是首選食物,可以盡快吃;餅干、點心、饅頭、粥等食物需要消化的過程,升血糖的速度會稍微慢一點,但也能夠很快糾正低血糖,可以作為第二選擇;牛奶、雞蛋等食物升糖速度會更慢,不推薦低血糖后立刻食用。

糾正低血糖

記住三個“15”原則

出現低血糖癥狀時,一定不要慌張,牢記三個“15”原則:

第一個“15”:發生低血糖時立刻補充15克碳水化合物(15克糖≈3~5塊糖≈3~4塊餅干),15分鐘后測血糖,若此時癥狀好轉、血糖恢復正常,可以正常吃飯;

第二個“15”:若第一個“15”完成后情況沒有好轉,再進食15克碳水化合物,15分鐘后再次測血糖;

第三個“15”:若血糖仍未恢復,再次補充15克碳水化合物,患者若出現意識模糊或昏迷,一定要立刻送醫。

如何預防低血糖?

記住這幾點

糖尿病患者,或者沒有出現過明顯癥狀的人,該如何預防低血糖呢?記好以下幾點↓

▲ 規律進食

定時定量進食,避免過度節食或長時間空腹。如果因為特殊情況不能按時進食,應提前準備一些高糖食物,如糖果、餅干、巧克力等。

▲ 合理用藥

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按照醫囑使用降糖藥物,不要擅自增減劑量,同時要注意藥物的使用時間、方法及劑量,避免用藥與進餐時間不匹配。

▲ 適度運動

運動可以增強體質,但要避免空腹運動或過度運動。運動前應適當加餐,運動后要及時補充能量。

▲定期監測血糖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糖,了解血糖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來源: 央視一套、《生活圈》、央視新聞、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