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漫步古玩市場的時候,琳瑯滿目的"商周青銅器"(以下簡稱青銅器)隨處可見,這些布滿銅綠的器物往往標著驚人的低價。但是,稍具常識的收藏者都知道,真正的青銅重器不可能在街頭巷尾隨意流通。這背后折射出的不僅是古玩市場的亂象,更是一道關乎文物保護的法律紅線。
一、文物保護法構筑的青銅器保護屏障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五條規定,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均屬國家所有。第六十一條明確禁止買賣館藏文物,其中,青銅器作為重要的文物門類,均屬于三級以上文物,處于嚴禁交易的范疇。2017年,在陜西破獲的特大青銅器盜掘案中,犯罪分子盜掘的西周青銅鼎,經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主犯因此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我們需要明白,我國的法律對于青銅器保護一直保持著零容忍的態度。
對于民間收藏,《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傳世青銅器需要經過省級文物部門的鑒定備案。2019年國家文物局數據顯示,當年全國備案的民間青銅器僅37件,且多為明清時期的普通器物。那些聲稱家傳的"商周禮器",不過是現代作坊的臆造品。
圖源:Pixabay
二、假貨泛濫的灰色產業鏈
某地仿古作坊調查顯示,采用"失蠟法+化學做舊"工藝的青銅器,生產成本不足千元,在古玩市場卻能標價數萬。這些贗品多打著"出土文物""海外回流"的幌子,利用消費者撿漏的心理,牟取暴利。在2021年公安機關所破獲的跨省制假案中,犯罪團伙通過直播帶貨的假青銅器在一個月就超過了200件。
并且,鑒定領域里同樣暗藏了玄機。個別"專家"收取高額鑒定費后,隨意開具虛假證書。例如2020年某拍賣會出現的"西周青銅尊",通過中國科學院的檢測發現,銅鋅比例與現代黃銅完全吻合,所謂"X射線熒光檢測報告"竟是PS偽造。
三、合法收藏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五十條規定,文物收藏單位以外的公民可以通過依法繼承、購買文物商店或拍賣企業標的等方式取得文物。北京文物局數據顯示,正規拍賣行青銅器的拍品年均成交不足20件,且多為明清銅爐等普通器物,均價在5萬-8萬元區間。
圖源:Pixabay
收藏愛好者可以選擇現代工藝美術師創作的青銅器仿制品,并且這些作品需要標明"仿古""復制"的字樣。在故宮博物院授權的文創產品中,1:1復制的何尊售價為3.8萬元,它既具藝術價值又完全合法。而對于出土特征明顯的"生坑"器物,作為中國公民,我們應該立即向文物部門報告,切莫貪圖小利而觸犯法律。
文物承載著許許多多的文明密碼,保護文化遺產是每個公民的責任。當我們面對市場所謂的"青銅重器"時,不妨多一分理性認知,少一分投機心理。記?。赫嬲膰仄鳎肋h閃耀在博物館的展柜中,而不是流落市井地攤。只有當我們每個人都用法律武器守護自己的文明火種,才能讓中華文明的血脈永續流傳。
供稿單位:重慶科普作家協會
作者:河北東方學院2021級文博1班 鄒沁珈
審核專家:李涵斌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