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專家:陳志云

單位:普寧市人民醫院

髖部骨折是困擾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殺手”,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骨量不斷減少,變得越來越脆弱,就像一棵老樹干,雖然還挺立著,但內部已經開始慢慢腐朽。骨質疏松則會讓骨骼的密度降低,不小心摔一跤,就可能導致骨折。再加上老年人運動機能下降,反應變得遲緩,平衡能力也大不如前,這就使得他們跌倒的風險大大增加。

老人發生髖部骨折后,如果不及時治療,后續可能會因長期臥床導致肺部的痰液難以排出,進而引發墜積性肺炎;泌尿系統也受到影響,容易出現感染問題。有研究顯示,只有約50%的患者能回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所以髖部骨折也被人們稱作“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不過只要做好術后的康復護理,老人就能慢慢恢復,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介紹需要注意的問題。

了解髖部骨折

髖部骨折就是大腿骨(股骨)靠近髖關節的部位發生的骨折,髖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以及股骨粗隆下骨折這幾種類型。股骨頸骨折比較特殊,由于它的血液供應不太好,往往需要進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而后兩種既可以選擇非手術治療,也能采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方法。

術后早期康復訓練(1周之內)

(一)踝泵運動

這個運動很簡單,條件的情況下允許最好把老人的患肢抬高一點再做。就是讓老人盡可能地把踝關節屈伸到最大范圍,形象一點講就是踮腳尖3-5秒,然后把腳尖往下踩3-5秒,一上一下,動作不用太快,保持在10-15次/分就行,。頻率可以是每日三到四次,每次20~30組。這一運動不僅能促進下肢血液回流,把腿部的血液“趕”回心臟,進而消除腫脹、減輕疼痛,還能有效防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

讓老人平躺在床上,將患肢伸直,然后將大腿繃緊,膝蓋做向下壓的動作,感覺在用力把大腿肌肉往骨頭里按。可以在其腘窩處墊上毛巾或者紙卷,能誘發肌肉收縮,快速找到用力方法。頻率可以是一次10秒,10-20次一組,每天3-5組,或者感覺肌肉出現明顯酸脹不適為止。這個訓練好比給大腿肌肉做了一場“緊致操”,讓大腿的肌肉不至于因為長時間不活動而萎縮。

(三)屈髖屈膝訓練

要在髖關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剛開始讓老人的足后跟在床上慢慢滑動,適應之后慢慢過渡到屈髖屈膝,注意角度不能超過90°,最后把足跟抬起來保持一會兒。這個訓練過程能讓髖關節和膝關節逐漸恢復活動能力,但又不會因為過度用力而受傷。

(四)髖外展訓練

簡單來說,就是讓老人把患側的腿慢慢向外打開,就像做廣播體操里的“打開雙腿”動作一樣,訓練時一定要有人從旁輔助。每次打開的幅度不用太大,重復做幾次,可以鍛煉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增強髖關節的穩定性。

(五)橋式運動

也叫“搭橋”,先平躺,屈膝讓雙腳踩在床上,然后慢慢把臀部抬起來,從側面看像是搭了一座小拱橋。抬的過程中,注意讓老人的腰部和背部保持挺直,不要塌下去,可以鍛煉臀部、腰部和大腿的肌肉,提高老人的身體平衡能力和核心力量。剛開始老人做起來會有點困難,護理人員可以先輔助抬一下。

(六)負重和行走訓練

如果老人沒有過分疼痛、疲勞和頭暈的情況,術后1—2天可以開始負重和行走訓練(這里指股骨頭置換術后骨水泥固定假體的情況)。年齡較大的老人,建議使用可調節高度的助行器,使用前按身高進行調節,使老人站立時體態處于直立位,這樣更安全。剛開始取站立位時,把身體的重量從左邊移到右邊,再從前邊移到后邊,慢慢地適應這種感覺后,可讓老人嘗試向前移動助行器一步,接著先邁出患側下肢,再邁出健側下肢,之后重復循環下一步。行走過程中要注意重心的轉移,讓患側有足夠的支撐,這樣才不會摔倒。

術后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一)髖關節角度的“警戒線”

術后3個月內,一定不要讓髖關節屈曲超過90°。老人躺在床上時,要在其兩腿間放一個枕頭,可以維持雙下肢外展的體位,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而6個月內,禁止髖關節內收、內旋。髖關節十分精密,如果在還沒徹底康復時過度彎曲、內收或者內旋,可能會讓它再度出現故障。

(二)正確的坐姿很重要

平時不要讓老人坐太低的座椅或軟沙發,深陷進去的感覺雖然舒服,但對髖關節可不太友好。正確的坐姿是讓身體保持直立,既不能前傾,也不要彎腰,這樣才能讓髖關節處于一個舒適又安全的狀態。還有,無論坐在哪里,都不要把膝關節靠近對側膝關節,不要交叉雙腿,也不能讓患腿穿過身體的中線,更不能蹺二郎腿。這些看似平常的動作,很可能會影響髖關節的術后恢復。

(三)選對椅子很關鍵

有扶手的椅子可以在老人站起來時提供支撐,幫助他們保持身體平衡,不會向前傾斜,這樣就能避免髖關節屈曲超過90°。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很多公共場所的椅子都有扶手,這就是為了方便大家起身,對于髖部骨折術后的老人來說,扶手十分重要。

(四)避免下蹲和彎腰

下蹲這個動作會讓髖關節承受很大的壓力,不利于恢復。如果東西掉在地上了,可以讓老人借助一些工具,比如長柄的夾子,把東西撿起來。同樣的道理,也不要讓老人使身體前傾去穿鞋襪、剪腳指甲,這些也是很危險的動作。要是自己不方便穿,就請家人或者朋友幫忙,或者借助一些特別的工具,像長工具手之類的進行日常協助。

(五)運動要適度

千萬不要讓老人在短時間內進行超強度的訓練,像慢跑、打球這些需要髖關節承受反復沖擊性負荷的運動,或者達到極限位置的運動,都不適合。要知道,康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小樹苗慢慢長成大樹一樣,需要時間和耐心。如果一下子給老人太大的運動量,不僅不利于恢復,還可能會造成二次損傷。

(六)心理關懷

骨折后行動不方便,部分老人會低落、焦慮,甚至產生自卑心理。這個時候,家人和護理人員一定要多陪陪他們,可以講講最近發生的一些新鮮事,或者一起看喜歡的電視節目。

(七)飲食調理

補充足夠的營養,才能讓骨頭更快愈合。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像雞蛋、牛奶、魚肉等,就像建筑工人,能修復身體受損的組織;鈣是骨頭的“主要材料”,多吃富含鈣的食物,比如豆制品、蝦皮、海帶等,能讓骨頭長得更結實。還有蔬菜水果,其中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提高老人的免疫力。

老年人髖部骨折術后的康復護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但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就能幫助老人再次邁出穩健的步伐。希望大家都能把這些知識記在心里,當身邊有老人遇到髖部骨折的情況時,就能用這些方法去幫助他們。

來源: 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