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肥胖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全球性健康問題,它不僅影響外貌和自信心,更威脅著我們的健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尤其是腫瘤領域疾病。
那么,肥胖與腫瘤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聯系?我們又該如何通過體重管理來預防腫瘤的發生?
一、肥胖:不只是“胖”那么簡單
肥胖,簡而言之,就是體內脂肪過度堆積,導致體重超出正常范圍的狀態。但看似無害的“富態”,不僅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還會提升癌癥的發生率。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明確指出,肥胖與13種癌癥風險正相關,包括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子宮內膜癌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報告,全球超重成年人數(BMI≥25 kg/m2)達26億,其中肥胖者人數(BMI≥30 kg/m2)達8.8億。在中國,形勢同樣嚴峻,成年人超重率攀升至54.4%,肥胖率達18.9%,且這一數字仍在持續上升。
二、肥胖:如何“喂養”癌細胞?
肥胖與腫瘤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涉及多種生物學機制和臨床表現。
(一)肥胖與脂肪組織
肥胖不僅是體重的增加,更是脂肪組織的異常增生。脂肪組織作為一個活躍的內分泌器官,能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和激素,如瘦素、脂聯素、腫瘤壞死因子-α等,正常情況下脂肪組織對維持機體代謝平衡和免疫功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但在肥胖狀態下,脂肪組織分泌的物質和功能發生異常,導致體內激素水平失衡、慢性炎癥、胰島素抵抗等一系列代謝異常,為癌細胞的生長提供了溫床。
(二)肥胖與腫瘤的細胞機制
1、炎癥反應的激活
肥胖狀態下,脂肪組織中浸潤的巨噬細胞數量增加,導致慢性低度炎癥,但這種炎癥環境對于腫瘤細胞來說,是極利于增殖和轉移。如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6等炎癥因子在肥胖者體內水平悄然攀升,可以加速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血管的形成,為腫瘤的擴散鋪平道路。
《癌癥研究》數據顯示,肥胖人群的C反應蛋白濃度是正常體重者的2倍,且C反應蛋白每升高1 mg/L,結直腸癌風險增加25%。
2、激素水平的失衡
肥胖,不僅僅是體重的增加,它還悄然改變著身體的激素水平。
(1)雌激素:雌激素可以說是癌細胞的“營養液”。肥胖帶來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在乳腺、子宮等組織中的過度表達與癌癥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尤其是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
肥胖女性絕經后,脂肪細胞生成的雌激素占全身總量的50%~100%。有研究表明,儲存在脂肪細胞里的雌激素越高,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就會升高。
(2)胰島素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通常,肥胖還引發胰島素抵抗,導致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分泌增加,這種強效的細胞增殖因子使血液中胰島素水平比正常人高2~3倍,讓腫瘤細胞得以肆無忌憚地生長?!缎掠⒏裉m醫學雜志》數據顯示,胰腺癌患者中,BMI≥30 kg/m2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體重者高40%。
3、代謝異常的影響
肥胖,往往與代謝綜合征如影隨形,如高血糖、高血脂等。這些代謝異常通過多種途徑促進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例如,高血糖環境為腫瘤細胞提供充足的能量來源,使其得以快速增殖,威脅健康。肥胖還會影響脂肪酸的代謝,產生過多的氧化應激和自由基,損傷DNA,增加基因突變的風險。
三、肥胖:與實體腫瘤的臨床關聯
肥胖與多種實體腫瘤的發生風險增加密切相關。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與肥胖相關的腫瘤。
1.結直腸癌:肥胖者的結直腸癌發生風險較正常體重者高。肥胖導致的慢性炎癥和代謝異常是其主要機制。肥胖也是結直腸腺瘤發生的危險因素,而結直腸腺瘤是結腸癌的癌前病變。此外,肥胖增加結腸鏡檢查操作難度,導致結腸鏡篩查結腸腺瘤的漏診風險增加。
2.乳腺癌:肥胖與絕經后乳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肥胖導致的雌激素水平上升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發現,肥胖者的乳腺癌預后較差,可能與其腫瘤生物學特性和治療反應有關。臨床上,肥胖者的乳腺癌往往具有更高的侵襲性和轉移性,且對化療和放療的敏感性較低。
3.肝癌和胰腺癌: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肝癌的重要前驅病變。肥胖還與胰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可能與胰島素抵抗和慢性炎癥有關。肥胖者的肝癌和胰腺癌發病率較高,且預后較差,因為這些腫瘤往往發現較晚,治療難度較大。
4.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呈年輕化趨勢,目前認為其發生與肥胖密切相關。脂肪組織導致芳香化酶活性增加,促進雄激素向雌激素轉化,形成高雌激素微環境,導致子宮內膜增生及癌變。對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輕患者,《指南》推薦采用大劑量孕激素治療,通過拮抗雌激素實現腫瘤完全緩解,但肥胖患者常因胰島素抵抗、慢性炎癥等因素,導致腫瘤緩解率較非肥胖者低,且復發風險增加。因此,臨床治療中需強化體重管理,以改善孕激素敏感性,提高腫瘤緩解率和妊娠率。
四、肥胖管理:腫瘤防治的重要一環
肥胖的管理在腫瘤防治中具有重要意義。專家提醒,通過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有效降低肥胖相關腫瘤的發生風險。
1.合理飲食是關鍵
低熱量、低反式脂肪、低精制糖、高優質蛋白、高纖維的飲食有助于控制體重,降低腫瘤發生風險。鼓勵主食以全谷物為主,減少過多精白米面及糕點的攝入;減少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的攝入;多吃新鮮蔬果,減少高糖水果和高淀粉蔬菜的攝入;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
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優先選擇低脂高蛋白食材,如瘦肉、去皮雞胸肉、魚蝦等。而紅肉和加工肉類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長期大量攝入會增加肥胖和腫瘤的風險。建議每周紅肉攝入量不超過500 g,加工肉類攝入量不超過150 g。同時,超重肥胖人群要控制總能量攝入,一般情況下男性每日推薦攝入1200~1500 kcal,女性1000~1200 kcal。
2.適當運動不可少
規律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僅有助于減重,還能改善代謝功能,降低炎癥水平。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 min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
力量訓練。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量,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提高基礎代謝率,有助于在不運動時也能持續消耗熱量,以達到控制體重和預防腫瘤的目的。建議每周進行2~3次力量訓練,如舉重、俯臥撐、仰臥起坐等。
3.調整生活方式
戒煙限酒。吸煙和飲酒是多種腫瘤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等,建議戒煙限酒。
保持良好心態和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影響新陳代謝,增加食欲;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則會導致應激激素分泌增多,促進脂肪堆積。建議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充足的睡眠,維持機體健康。
肥胖與腫瘤之間的關系并非“危言聳聽”,而是科學驗證的事實。肥胖管理不僅是控制體重的問題,更是降低腫瘤風險、改善健康的重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飲食調控和運動鍛煉,可以有效控制體重,降低腫瘤的發生風險。
同時,定期體檢也至關重要,有助于早期發現腫瘤等潛在健康問題。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
審核: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寧、臨床營養科主任營養師柳鵬、婦產科主任護師李曉丹
采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宣傳中心 鐘艷宇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