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基本營養素。雖然近幾十年來,已經有大量的隨機對照試驗和前瞻性隊列研究證實,膳食脂肪的攝入會增加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影響人體健康,但由于研究設計的缺陷、膳食脂肪攝入量測量方法的差異、結果的不一致性,很難得出明確的結論。膳食脂肪真的如“洪水猛獸”一般?
對人體有沒有潛在的益處?

2025年4月7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任善成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中科院一區top,JCR一區,IF=15.1)在線發表題為The impact of dietary fat and fatty acid consumption on human healt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meta-analyses and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結合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與全球疾病負擔數據,揭示了不同類型膳食脂肪與人體健康的關聯。**泌尿外科任善成教授為最后通訊作者,陰雷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泌尿外科馬江磊為第一作者、李多彩為共同第一作者。

任善成教授說,從我們泌尿外科臨床觀察來看,中國前列腺癌發病率急劇增加,2022年新發病例達13.42萬例(較2015年增長86%),這可能跟飲食習慣逐漸西化有關,即高脂飲食。回答上述問題也是我們團隊此次數據研究想要達到的目的:全面評估膳食脂肪攝入與全身160余種疾病和健康指標的證據質量,為制定準確、全面的膳食脂肪攝入政策提供最新、最高等級的循證醫學證據。脂肪的家族十分龐大。根據結構特性,脂肪可分為不飽和脂肪與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與多不飽和脂肪,以及順式脂肪與反式脂肪。結構的不同直接影響脂肪的代謝途徑及其對健康的潛在作用。該研究發現,減少膳食總脂肪攝入可能與成年人體重指數(BMI)、體重、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相關,但由于存在顯著異質性,需謹慎解讀這些關聯。更重要的是,該研究觀察到總膳食脂肪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卒中、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癌癥相關死亡率等重要公共健康結局之間不存在顯著關聯。有趣的是,增加總脂肪攝入量可能是全因死亡風險的保護性因素。此外,總膳食脂肪攝入量與其他絕大多數健康結局之間缺乏統計學顯著相關性,這提示總脂肪攝入量限制并無明確健康益處

膳食脂肪攝入與內分泌和代謝結局之間的關聯

該研究還發現,膳食飽和/反式脂肪攝入與血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血壓、冠心病、肝癌、乳腺癌、總體癌癥死亡率、全因死亡率、阿爾茨海默病及認知功能下降等疾病風險增加相關;而膳食不飽和脂肪攝入則與高血脂、代謝綜合征、心力衰竭、高血壓、冠心病、卒中、靜脈血栓栓塞、基底細胞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總體癌癥死亡率、全因死亡率、認知功能下降、癡呆、阿爾茨海默病、抑郁癥、帕金森病、骨折、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干眼癥、炎癥性腸病、先兆子癇及早產等風險降低相關。

膳食脂肪攝入與心血管結局之間的關聯

針對前列腺癌,該研究發現α-亞麻酸與發病風險降低相關。α-亞麻酸是一種人體必需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例如植物油(紫蘇籽油、亞麻籽油等),堅果(亞麻籽、核桃等)。可通過天然食物適量補充α-亞麻酸降低前列腺癌發病風險。

膳食脂肪攝入癌癥結局之間的關聯

總之
健康的關鍵并非少吃脂肪
而是吃對脂肪——
減少飽和/反式脂肪攝入
增加不飽和脂肪攝入
方為慢性病防控的核心策略

團隊介紹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泌尿外科成立于1959年,是我國第一批國家重點學科、上海市重點學科、全軍臨床重點專科和全軍泌尿外科中心。近年來,在任善成教授的帶領下發展迅速,以微創技術為引領,形成了泌尿系腫瘤(前列腺癌、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疾病、結石、男科、盆底等五個亞專業特色。目前擁有達芬奇機器人兩臺,2019年10月掛牌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中國泌尿外科臨床手術教學示范基地,累計完成機器人手術5000余例。累計獲得國家重大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上海市軍民融合重大項目等國家、軍隊、上海市各類基金項目30余項,在Nat Med、Nat Genet、Nat Cell Biol、Mol Cell, Nat Commun、Eur Urol等發表SCI論文100余篇,主編專著6部,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等多個獎項。團隊成員先后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美國前列腺癌基金會優秀青年學者、“樹蘭醫學”青年獎、國之名醫 青年新銳、上海市衛生系統青年人才最高獎“銀蛇獎”一等獎、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杰出創新創業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上海市衛計委“新優青”、上海市浦江人才等。

來源: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