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這句話,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人由于早上時間不足或者不重視早餐,往往就是不吃或是隨便吃點,覺得填飽肚子就行了。

那么,早餐不規律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傷害呢?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湘東醫院專家為你科普。

代謝與能量:身體如何被“拖垮”

1、血糖波動與大腦功能下降

空腹狀態下,血糖水平下降,導致大腦供能不足,引發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問題。長期低血糖可能擾亂胰島素分泌,增加糖尿病風險。

2、新陳代謝“減速”

早晨是代謝活躍期,空腹會迫使身體分解肌肉供能,降低基礎代謝率。研究顯示,長期不吃早餐可能更易肥胖,因身體傾向于儲存脂肪而非燃燒。

消化系統:胃、膽、腸的“無聲抗議”

1、胃粘膜損傷與潰瘍風險

空腹時胃酸持續分泌,缺乏食物中和,可能腐蝕胃黏膜,誘發胃炎、胃潰瘍。

2、膽結石的高危誘因

夜間濃縮的膽汁若未因早餐排出,膽固醇易結晶形成結石。統計顯示,兩餐間隔超過12小時的人群,膽結石發病率顯著升高。

3、便秘與腸道功能紊亂

早餐可刺激“胃結腸反射”,促進腸道蠕動。長期不吃早餐會削弱這一機制,導致便秘和腸道菌群失衡。

心血管與慢性疾病:潛伏的“定時炸彈”

1、膽固醇與血壓升高

研究表明,不吃早餐者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水平更高,血壓波動更明顯,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2、脂肪肝風險

空腹狀態下,身體動員脂肪分解供能,過量游離脂肪酸在肝臟堆積,可能誘發非酒精性脂肪肝。

體重管理:誤區與真相

1、越餓越胖的悖論

不吃早餐者常因午餐、晚餐暴飲暴食,總熱量反超正常飲食,且更易選擇高糖高脂食物。

2、代謝補償機制

長期空腹導致身體進入“節能模式”,脂肪儲存效率提高,減脂難度加大。

特殊人群需警惕

1、兒童與青少年

早餐缺失影響生長發育,降低學習效率,甚至導致營養不良性貧血。

2、腸胃疾病患者

空腹可能加重胃痛、反酸等癥狀,需規律進食以保護黏膜。

科學吃早餐的3大原則

1、時間選擇

起床后20-30分鐘進食最佳,避免過早干擾胃腸休息;早餐與午餐間隔4-5小時為宜。

2、營養均衡

推薦“碳水+蛋白質+膳食纖維”組合,如全麥面包+雞蛋+水果,或燕麥粥+堅果+酸奶。

3、避免高糖陷阱

油條、甜面包等升糖快但營養單一,可選擇雜糧、低GI食物維持血糖穩定。

早餐不僅是習慣,更是健康投資。與其糾結“吃不吃”,不如關注“怎么吃”。規律三餐、均衡營養,才是抵御慢性病、提升生命質量的核心策略。從明天開始,用一份優質早餐,喚醒身體的活力吧。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湘東醫院 宣傳法制科 鐘雨芹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湘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