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新引進的國內最新一代直線加速器順利開機,將為腫瘤患者提供更加精準、高效、安全的診療服務。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副院長、知名肺部腫瘤學專家楊農教授介紹,作為腫瘤放射治療領域的尖端設備,該臺直線加速器放療設備和既往設備比較起來,存在三大優勢。
(一)裝配自適應放療技術,精準打擊癌細胞
治療癌癥,需要多種手段協調配合。放射治療是和手術、化療、藥物并駕齊驅的馬車之一。放射治療是通過一定的設備實現的,如直線加速器、重離子等。
直線加速器是放射治療的核心設備,它能將電子加速到接近光速,撞擊金屬靶材后產生高能X射線或電子束。這些高能射線像“隱形子彈”,能穿透人體組織,精準破壞癌細胞的DNA結構,使其失去分裂能力,從而讓癌細胞發生凋亡壞死,不再存活。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有了好的設備,還需要配備好的技術。自適應放療技術就是如此。它賦予傳統放射治療以更高的精準度,避免射線跑偏打錯。
如果將放射治療比作一臺超級轎跑的話,而直線加速器自適應放療(Adaptive Radiotherapy, ART)技術就如同給轎跑加裝了一個智能導航系統,從而能精確跟蹤實時路況。
自適應放療根據腫瘤和正常器官的位置變化動態調整治療參數,讓放療更精準、更安全。醫生借助高能量的射線,穿透人體內部,治療深部腫瘤,通過計算機控制射線方向和強度,實現“指哪打哪”的目標,避免對正常器官造成損傷。
(二)診療一體化放療技術,讓治療“隨機應變”
傳統放療模式在治療前會制定出一個計劃,包括腫瘤的大小、劑量的多少與分割等內容,但往往是一個計劃干到底。
然而,人體器官會因呼吸、排尿、體重變化等因素發生位置移動改變,同樣,腫瘤治療過程中也會發生變化,如增大或者是縮小,如果腫瘤位置偏移,射線可能“誤傷”正常組織;若偏移過大,則可能“漏打”癌細胞。
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能夠追蹤腫瘤動態變化的技術來適應這種情形。此次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投入應用的最新一代直線加速器就具備了這種高度智能化的放療技術能力,具體體現在:
1.實時監測:通過CT、MRI或透視圖像,在治療前、中、后捕捉腫瘤和器官的位置。
2.動態調整:計算機自動比對計劃位置與實際位置,調整射線角度、強度或照射范圍。
3.個性化優化:根據腫瘤體積大小、位置或患者體型變化,重新設計治療方案。
這樣一來,不僅能提升療效,減少因器官移動導致的“脫靶”,提高腫瘤控制率,而且能降低副作用,避免過度照射正常組織,減輕惡心、疲勞、甚至穿孔等嚴重后果發生。
(三)放療云端天眼監測,實現在線實時質量控制
引進新的高端裝備后,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還加入到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等國內知名的放療集團中,形成緊密型科學技術醫聯體及研聯體,每天把計劃傳送到云端,集團權威專家會實時進行在線評價,糾正偏差,既避免了放療靶區不準可能帶來的傷害,也充分發揮核心頭部醫院的經驗優勢和技術優勢,讓患者少跑路、跑彎路,減少經濟負擔和人力負擔。
哪些病人能夠從這項新的放療技術獲益?
楊農教授進一步介紹道,目前,這項技術主要的受益人群包括以下幾類:
1.腫瘤位置易變的人群:如肺癌(受呼吸影響)、前列腺癌(鄰近膀胱)的患者。
2.發生在復雜解剖區域的腫瘤患者:頭頸部腫瘤(靠近腦干、脊髓)如鼻咽癌、舌癌,腦膠質瘤等。
3.兒童或青少年的腦干腫瘤如髓母細胞腫瘤:生長發育中器官位置變化快。
4.需高劑量照射的患者:如某些腦膜瘤或脊柱腫瘤。
楊農教授介紹,直線加速器自適應放療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對生命的尊重。希望通過每一次醫學的一點點進步,讓更多的患者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一步步走向治愈,重新回歸到家庭、社會和美好的生活中來。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腫瘤中心 萬敏 任斗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