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體檢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發現,幾乎每次都少不了血常規這一項檢查。拿到血常規報告,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數字和箭頭,是不是腦袋里“嗡嗡”的,完全摸不著頭腦?可別小瞧這份報告,里面藏著不少重要的健康信號,尤其是這兩個指標一旦出現異常,很可能暗示著身體里有大問題,甚至和癌癥有關!
澤橋原創 版權聯系
血小板:癌癥的預警燈
這血小板在身體里可太重要啦!要是把咱們的身體比作一支軍隊,白細胞就像是沖鋒陷陣的前線戰士,負責抵抗病菌;紅細胞是運輸兵,專門給身體各處運送氧氣;而血小板呢,就相當于后勤維修隊,哪里有傷口需要止血、愈合,哪里有炎癥需要處理,它都沖在前面,在止血、傷口愈合、炎癥反應和血栓形成這些過程中,都有它忙碌的身影。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雜志上有一項研究發現,60歲以上的男性要是血小板計數處于高正常范圍(326–400×10^9/L),這很可能是身體里有惡性腫瘤的一個潛在信號。
還有發表在《JAMA Netw Open》雜志上的研究也指出,血小板計數很高的人,患結腸癌、肺癌、卵巢癌、胃癌、食管癌這些癌癥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具體高到什么程度呢?血小板計數升高時,肺癌的發病風險會升高470%,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會升高390%,而且年齡超過60歲的人,風險更高!
所以啊,要是檢查發現血小板增多(>400×10^9/L),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得趕緊找醫生進一步檢查。不過也別太害怕,這并不意味著一定會得癌癥,只是給咱們提個醒,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
血紅蛋白:或提示處于“癌前狀態”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里的關鍵成分,主要負責把氧氣輸送到全身各個組織。要是血紅蛋白指標偏低,往往說明身體可能貧血了。
可別小看貧血,有些貧血背后可能隱藏著大麻煩,甚至是血液系統的“癌前狀態”。很多惡性腫瘤,尤其是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超過80%的患者在前期都會出現貧血癥狀。
澤橋原創 版權聯系
要是發現自己經常心悸,也就是能明顯感覺到心臟跳得不舒服、心慌慌的;或者老是頭暈,感覺頭重腳輕;還有沒什么原因就突然沒胃口,吃不下飯;嘴唇、臉蛋、耳朵、指甲、掌紋這些地方變得白白的,不像正常的淡紅色,那可得小心了,這些都可能是貧血的表現。
一般來說,男性血紅蛋白的正常參考值是120~160g/L,女性是110~150g/L,要是低于這個范圍,特別是那種找不到其他原因解釋的貧血,一定要去醫院好好檢查,排除早期癌癥的可能性。
白細胞:白血病的預警信號?
這里還要特別提醒一下,很多人一看到白細胞計數有箭頭就特別緊張,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白血病。其實啊,白細胞超出正常值并不等于白血病。
白血病的判斷沒那么簡單,需要結合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這三個指標綜合分析。要是血紅蛋白和血小板降低,同時白細胞總數還異常升高或者降低,這時候就得警惕白血病了,最好去做個骨髓檢查進一步確診。
不過大家也別一看到血常規報告上有箭頭就嚇得不行。很多時候,這些箭頭只是比參考范圍稍微高一點或者低一點,在醫學上這叫“臨界值”。這些臨界值很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像劇烈運動后、不同的性別年齡、季節變化,甚至晚上沒睡好、吃飯不規律這些,都可能讓數值出現波動。
來源: 澤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