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出現“薯片含有TBHQ致癌添加劑”的報道,引起很多薯片愛好者的恐慌。

圖源:某社交平臺

那么TBHQ究竟是什么?是否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食品生產過程中對TBHQ的使用又有何規定?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TBHQ究竟是什么?

TBHQ,全稱特丁基對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抗氧化劑,廣泛用于食用油、油炸食品、烘焙食品和肉制品等。其通過抑制油脂氧化來增強食品的穩定性。簡單來說,TBHQ能減緩油脂與氧氣發生反應,避免食品變質,保持其新鮮口感。

圖片來源:秀米

TBHQ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早在1972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就批準其在食品中使用,并將其列為“公認安全”(GRAS)物質。1991年,我國也正式批準TBHQ作為食品抗氧化劑使用。目前,TBHQ已被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認可,包括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和應用,TBHQ早已成為食品工業中經過充分驗證的合法食品添加劑,而非某些傳言中的“神秘化學物質”。

形象一點說,TBHQ就像食品的“保鮮衛士”,通過抑制油脂氧化,幫助食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保持風味和品質。

為什么薯片中會有TBHQ?

要弄清TBHQ在薯片中的作用,需要從油脂的功能和氧化危害兩個方面來看。

油脂是薯片美味的 “靈魂”,賦予薯片酥脆口感。加熱時,油脂適度氧化,與薯片成分反應,釋放獨特香氣,還能吸收香料,提升口感。少了油脂,薯片魅力大減。但油脂暴露在空氣中易氧化變質。變質后,薯片會有 “哈喇味”,營養流失,還會產生自由基等有害物質。長期大量吃,有損健康。

圖片來源:花瓣網?

為了防止油脂氧化,抗氧化劑應運而生。它能阻斷油脂氧化的鏈式反應,延緩油脂變質,既保持薯片的品質,也減少潛在的健康隱患。

TBHQ是否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TBHQ致癌” 的說法,讓不少消費者憂心忡忡。但實際上,這是對科學研究的誤解。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國際權威機構,多次評估證實:合理使用范圍內,TBHQ對人體安全。199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 / 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經全面評估,認定其在體內無遺傳毒性作用。2016年,EFSA結合新數據再次評估,也未發現其致癌證據 ,美國FDA同樣維持其 “公認安全” 地位。

圖片來源:花瓣網毒理學中有 “劑量決定毒性” 的說法。JECFA依據動物實驗,確定TBHQ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為0.7mg/kg?bw。以60公斤成年人計算,每天攝入不超42毫克就是安全的。正常飲食中,TBHQ不會威脅健康,“致癌” 說法,純屬對科學數據的誤讀與夸大

食品生產過程中對TBHQ的

使用有何規定?

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管理嚴苛,對TBHQ這種食品抗氧化劑,其使用范圍和劑量有清晰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24)規定,TBHQ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許使用量為0.2g/kg,這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建議一致。

按國家標準,食品企業不僅要嚴守TBHQ使用限量,還需在產品標簽上標注所用食品添加劑,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只要生產時TBHQ添加量符合GB2760-2024規定,就合法合規,消費者可放心食用。

總結:

TBHQ是經科學驗證的食品抗氧化劑,按規定劑量使用對人體無害。“TBHQ致癌” 純屬對科學事實的誤解與夸大,國內外權威機構早已證實其安全性。

薯片添加抗氧化劑,目的是防止油脂氧化,保障食品安全與品質,畢竟油脂氧化會損害健康。我國對TBHQ使用把控嚴格,企業必須依法生產。消費者應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劑。作為現代食品工業的重要部分,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既能提升食品安全性與口感,讓生活更便捷美好,也能守護健康。

來源: 文字圖片來源參考: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