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迎來雨季,空氣濕度大,不少人反而出現皮膚干燥、瘙癢甚至脫屑的問題。明明空氣中的濕度這么大,皮膚還會出現干燥呢?

下雨天皮膚干燥瘙癢的真相

  • 濕度高≠皮膚保濕

雖然空氣濕度大,但皮膚表面的水分蒸發速度受環境影響,雨天室內外溫差大,反而可能加速水分流失。長時間潮濕環境容易破壞皮膚屏障,導致鎖水能力下降。有些朋友誤以為是空氣濕度高而忽略保濕,導致干燥脫皮。

  • 頻繁接觸雨水

雨水并非純凈水,可能含有污染物、酸性物質(如酸雨),接觸后可能刺激皮膚。

皮膚長時間浸泡雨水或出汗后未及時清潔,角質層吸水膨脹,屏障功能下降。就像泡發的海綿,外界刺激物更容易滲透,引發濕疹、接觸性皮炎。

  • 真菌、細菌滋生

雨水攜帶的灰塵、細菌在潮濕環境瘋狂繁殖,尤其是足部、腋窩等褶皺處,真菌性皮炎、足癬(腳氣)高發。數據顯示,梅雨季足部真菌感染率提升40%以上。

下雨天皮膚干燥瘙癢的應對方法

1.正確清潔:避免過度洗浴

  • 減少使用強效清潔產品(如硫磺皂、去油洗面奶),選擇溫和的弱酸性沐浴露。
  • 洗澡水溫不宜過熱(≤38℃),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避免破壞皮膚屏障。
  • 淋雨后及時用清水沖洗,并輕柔擦干,特別注意腳趾縫、腹股溝等等易積水的"衛生死角"。
  • 特殊處理:可用1:100的碘伏水輕輕擦拭消毒(尤其是有微小傷口時)

2.加強保濕:鎖住水分是關鍵

  • 普通干燥:用含甘油、尿素、透明質酸的乳液。
  • 嚴重干燥/脫屑:選擇含神經酰胺、凡士林的霜狀產品(如維E乳、醫用凡士林)。
  • 涂抹時機:洗澡后3分鐘內涂抹,此時皮膚吸收效果最好。

3.避免抓撓,防止感染

  • 瘙癢時不要用力抓撓,以免破皮引發感染。
  • 可冷敷或輕拍緩解,或使用含薄荷醇、爐甘石的止癢產品。

4.改善環境濕度

  • 使用除濕機或空調除濕功能,保持室內濕度在40%~60%。
  • 勤換床單、衣物,避免霉菌和螨蟲滋生,必要時用烘干機處理衣物。

皮膚出現持續紅腫、滲液;出現丘疹、水皰或鱗屑;瘙癢嚴重影響睡眠或日常生活,請立即就醫。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泉州中科皮膚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