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出游,本該是詩和遠方,卻總被“一廁難求”攪得心力交瘁!為何換張床腸道就“堵得慌”?是水土不服還是腸道“認生”?讓我們從科學角度聊一聊旅行便秘的元兇,破解攻略,讓你一路暢通!
01 什么是便秘?
便秘,一般指排便困難、不暢、次數減少(每周少于3次)或糞便干結量少。簡單來說,若你連續兩天以上無排便,或頻繁感到排便費力不適,就要警惕了。需注意的是,偶爾排便間隔延長未必是病態,但若伴隨腹脹、腹痛等癥狀,則需及時干預。
便秘是許多人生活中常見的煩惱,尤其是在旅行出差時,這一問題更容易出現。據統計,我國約有7%至20%的成年人受到便秘困擾,而老年人的比例更高,達到15%至20%。通常,便秘發生率農村地區普遍高于城市,北方地區高于南方,女性也略高于男性。
雖然便秘很少直接導致嚴重的健康危機,但它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卻不容忽視。長期便秘不僅讓人感到不適,還可能引發心臟病或腦血管意外等嚴重后果。
圖源:Pixabay
02 旅行為啥會便秘?
那么,為什么旅行出差時更容易便秘呢?我們先來看看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我們的消化系統就像一座精密的“化工廠”,食物從口腔進入,通過食道,經胃和小腸的消化吸收,最終到達結腸形成糞便駐留,直到被排出體外。這一過程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便秘。
旅行時,尤其是跨時區的旅行會打亂人體的生物鐘,腸道卻依然按照原來的節奏工作,這種“時差”會讓排便節律失調。此外,旅途中飲食不規律、飲食結構變化(膳食纖維攝入減少,高脂肪攝入增加)、水分補充不足,以及旅行帶來的環境變化和行程緊張等因素造成的心理壓力,都會影響胃腸道的功能,引起便秘或其他消化問題。
此外,部分人群在使用陌生的衛生間時會產生不適感,甚至會有意無意地抑制排便沖動,這也可能導致便秘。
03 便便都去哪了?
眾所周知,物質不會憑空消失,當一個人便秘時,大便也不會憑空消失,它會繼續停留在消化道內,比如結腸。隨著時間推移,腸壁會不斷吸收糞便中的水分,使其體積縮小、質地變硬,進一步增加排便難度。
與此同時,長時間不排便會使得大腸被動擴張,以容納更多的糞便。這種情況不僅增加了排便的難度,還可能導致腹部脹滿、不適甚至疼痛等癥狀。
更嚴重的是,長期滯留在腸道內的糞便含有大量的細菌及其代謝產物,可能會被重新吸收入血液中,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如引起疲勞、頭痛、皮膚問題等。同時,由于干結大便對腸道的反復刺激,便秘也會誘發、加重結、直腸癌等腸道腫瘤。
此外,排便困難會導致排便時過度用力,這可能引起肛門疼痛、肛裂、痔瘡和肛乳頭炎(此處的乳頭指突出物的形態),甚至增加心腦血管負擔,對中老年人來說尤其危險。
圖源:Pixabay
04 旅行便秘怎么辦?
面對旅行便秘,我們可以采取一些科學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首先是緩解癥狀,再考慮恢復正常腸道動力和排便生理功能。
我們可以臨時選用瀉藥、灌腸等手段以緩解便秘癥狀,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瀉藥不能亂用和久用)。在解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后就是改善調整生活方式,即使出門在外也要選擇合理膳食、多飲水、運動、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
1. 攝入膳食纖維
由于纖維素在人體內基本無法被消化,它能夠增加糞便體積并使其松軟,促進食物殘渣順暢地通過腸道,而不會對腸壁造成過度壓力,從而有助于預防憩室炎和痔瘡等疾病的發生。
Tips小知識
膳食纖維分可溶性與不溶性兩類,功能互補。可溶性纖維(如谷類、豆類)吸水形成凝膠,軟化糞便、延緩糖分吸收,緩解排便費力;不溶性纖維(如全麥谷類、果蔬)不溶于水且不被腸道分解,能直接增大糞便體積,刺激腸道加速蠕動,助力排便。二者協同可優化腸道環境,提升排泄效率。此外,膳食纖維雖無熱量,卻能增強飽腹感,減少過量進食,是體重管理的天然幫手。
2. 補充水分
脫水會減少腸道水分,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之一,因此旅行途中要特別注意補充水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入約2.7–3升水(包含食物中的水分),具體需根據活動量和環境調整。出游時建議隨身攜帶可重復使用的水瓶,每小時飲用100–200毫升水,以保持水分平衡。
3. 規律作息
盡管旅途勞頓,但也要盡量保持規律的作息,特別是在進餐和睡眠時間方面。這有助于維持正常的生理節律,從而促進腸道功能的穩定運作。建議每天在固定時間排便,以幫助建立腸道的生理節律,使排便更加規律。由于結腸在晨醒和餐后最為活躍,因此建議選擇晨起或餐后2小時內進行排便嘗試。排便時應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干擾(如避免攜帶手機進入衛生間);同時,每次排便時間建議控制在10分鐘以內。
4. 保持運動
即使在旅途中,也要保證一定的身體活動量,比如散步或做一些簡單的拉伸運動。運動能夠刺激腸道蠕動,幫助預防便秘。
5. 及時排便
另外,便意是身體自然的生理反應,腸道像是一個精密的傳送帶,當腸道內的糞便達到一定量時,大腦會接收到信號,提醒我們該去排便了。因此,及時排便對于維護腸道健康至關重要。排便時,可順時針按摩腹部(沿結腸走向),或嘗試“蹲姿”模擬自然排便體位。
便秘雖然看似是個小問題,但對我們的生活質量有著顯著影響。在旅行期間,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預防便秘的發生,確保旅行更加愉快舒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旅行結束后便秘癥狀持續4-8周未見改善,建議及時就醫咨詢,以排除潛在的健康風險。
供稿單位:重慶科技館
作者:田躍,重慶市沙坪壩區中醫院普通外科主任,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結直腸病學分會委員。
譚昊,醫師,科普作者。
審核專家:李春藜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