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愛爾眼庫的工作人員在各地紅十字會及相關部門的組織下,參加感恩和緬懷人體器官捐獻者的紀念活動,為那些在生命盡頭選擇"留下星光"的捐獻者獻上白菊。

“在黑暗中煎熬多年,我幾乎要放棄了”“角膜移植后我的世界重新亮起來了”“感謝葉主任,讓我重新看見了!”接受角膜移植術后的患者,滿懷激動和感恩之心。這束光,來自捐獻者跨越生死的饋贈,而將這份饋贈化為光明奇跡的,正是像東莞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眼表科主任葉健章主任這樣的"光明守望者"。

0.5毫米的希望:黑暗盡頭的微光

我國約有400-500萬角膜病致盲患者,每年新增超10萬人陷入黑暗深淵,但能接受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每年不足1萬人【1】。

"角膜,這層僅0.5毫米厚的透明組織,一旦病變,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或將失明。從先天性角膜白斑到外傷性角膜混濁,無數患者在黑暗中數著日子。"葉健章主任話語沉重,"而能做角膜移植的眼科醫生,全國僅百余人。"

接下來,讓我們來認識一下“角膜移植”的那些事兒!

什么是角膜盲癥?

角膜是眼睛前端的一層透明薄膜,是視覺產生的第一個關鍵結構,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屈光作用。由于角膜位于眼部的正前方,中央厚度約0.5㎜,邊緣最厚處也不過0.8~1㎜,角膜極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發生感染、破裂等一系列病變。

角膜病變會使原本透明的角膜變得混濁或出現瘢痕,從而影響光線穿透角膜進入眼內,無法形成清晰的成像。嚴重者會失明甚至摘除眼球,稱之為角膜盲癥。

什么是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是利用異體的健康透明的、具有正常功能的眼角膜片,置換原來混濁或是有病變部分的角膜組織,使患眼復明、增強視力、治療某些角膜病,或是改善外觀的目的,是眼科中重要的復明手術之一。

角膜移植是一項精細且復雜的手術,對手術醫生的要求極高,需要醫生具備精湛的操作技能以及深厚的醫學知識,這是中國能完成角膜移植的醫生如此稀缺的重要原因。

哪些人需要角膜移植?

能夠引發角膜盲的疾病非常多,比如先天性的角膜白斑、圓錐角膜、遺傳性的角膜營養不良、角膜皮樣瘤、外傷性的角膜白斑、感染性的角膜炎、角膜腫物、內眼手術后的角膜內皮失代償等,患這些眼疾可以通過行角膜移植手術得到治療。

角膜移植有哪些方式?

目前東莞愛爾眼科醫院開展飛秒激光輔助角膜移植術,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深板層角膜移植、角膜內皮移植術(DSEK、DMEK),以及復雜的聯合角膜移植術等等。庫站聯動:縮短供體等待時間

“去年我們完成了20多例移植手術,最快一例僅等待一周時間。”在全國角膜供體平均等待時間超過1年的背景下,東莞愛爾如何創造"東莞速度"?

答案藏在愛爾眼科集團構建的"生命網絡"里。9大眼庫、62個角膜接收站,如同遍布全國的神經末梢,將愛的接力棒迅速傳遞。"庫站聯合"模式下,采集、篩選、處理、保存、研究角膜材料及其它眼組織,并將安全、優質的供體材料,及時分配到各個醫院提供給排隊等候做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

“通過瞳聚系統,整合角膜資源、專家力量、公益機構等多方力量,有效縮短了供體等候時間,一般4周左右就能安排角膜移植手術,彌補了本地角膜捐獻量不足的困境。”

以愛為眸:照亮生命之光

對于角膜盲患者來說,除了角膜供體的緊缺,手術費用也是許多家庭面臨的難題。愛爾眼科聯合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發起的“‘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癥患者公益救助項目”與“圓錐角膜公益項目”在東莞落地以來,已為近10名低收入患者提供手術援助。相關公益項目為符合條件的患者,根據實際情況與手術方式,角膜膠原交聯手術可給予最高5000元援助,角膜移植手術給予最高10000元援助。

匯聚多方社會力量,越來越多角膜盲癥患者獲得了手術的機會,“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倡議更多人加入到角膜捐獻的行列,培養更多的角膜移植醫生,共同為這片黑暗帶來光明。”

對于角膜移植專家葉健章主任而言,每一例手術的成功,都是一場跨越時空的“三方契約”:捐獻者的無私、醫者的匠心、受贈者的新生。

黑暗從不是永恒的
只要還有人愿意成為光明的載體

①南方都市報:《角膜移植助85歲老人重見光明貧困患者移植手術還能享資助》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UD20IMB05129QAF.html

來源: 東莞愛爾眼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