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家寶寶一換季就生病,最近還總揉耳朵、看電視非得開大音量,晚上睡覺也老哭鬧......是不是又感冒了?”
最近,在鄭州民生耳鼻喉醫院門診部,張思葉主任接診了不少這樣的“小病號”。
其中,一位4歲的孩子小諾就被診斷為雙側分泌性中耳炎。媽媽一開始以為只是感冒引起的發燒和咳嗽,沒太當回事,直到孩子頻繁“聽不見”才意識到問題嚴重。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
是兒童常見的耳科疾病,
主要表現為中耳腔內積液,
但沒有明顯的耳痛、流膿或高熱,
因此容易被忽略。
它常常是在
感冒、鼻炎、腺樣體肥大
等基礎上發生的。
由于孩子的咽鼓管尚未發育成熟,一旦上呼吸道感染,病菌和分泌物就容易從鼻咽部進入中耳,造成積液堵塞,從而影響聽力。
為什么春天是高發期?
春季氣溫忽冷忽熱,
孩子容易反復感冒,
加上幼兒園等集體生活場所
交叉感染頻繁,
是中耳炎的高發季。
1特別是以下孩子更易“中招”:
經常鼻塞、打噴嚏,有過敏性鼻炎史
有腺樣體肥大、鼻炎、鼻竇炎等病史
語言發育期的幼兒,表達能力不足
有聽力下降、說話反應慢的傾向
2這些表現,家長要特別注意:
總是揉耳朵、挖耳朵
聽電視必須開大音量
總問“你說啥?”反應慢
睡覺煩躁、易驚醒
說話模糊、詞不達意
這些很可能是聽力受損的信號,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耳內鏡、聽力篩查和鼓室圖檢查,明確是否存在中耳積液。
如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能保守,先保守”
在明確診斷后,
醫生根據孩子病情制定個性化方案。
鄭州民生耳鼻喉醫院采取
中西醫結合、多手段綜合干預,
盡量避免過早手術。
01.
藥物治療為基礎
控制感染、改善鼻咽通氣功能、緩解黏膜水腫,是初期的主要目標。
02.
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
醫院根據患兒體質及病程進展,采取以下非創傷性方式促進積液吸收:
中醫靶向穴位透藥:適用于3歲以上兒童,通過貼敷特定穴位導入中藥,增強局部免疫、促進引流。
氦氖激光、紅光、微波理療:改善耳部及咽鼓管周圍血液循環,消退炎癥。
鼻竇負壓置換:幫助清理鼻腔深部積液,改善咽鼓管功能。
壓縮霧化治療:稀釋分泌物,減輕鼻塞,配合吸入藥物增強局部治療效果。
中藥熏洗:利用中藥蒸汽作用于鼻咽部,清熱解毒、化痰通竅。
這些治療方式創傷小、依從性好,特別適合年幼兒童,也能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03.
若保守無效,需考慮手術干預
當積液持續3個月以上,孩子出現明顯聽力下降,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鼓膜置管術:在鼓膜上開小口置入通氣管,引流積液、改善中耳通氣。
如果孩子合并腺樣體肥大,常需同步進行腺樣體切除手術,解決積液反復的根源,減少復發風險。
在家還能做什么?
家長還可以在家配合孩子進行一些簡單小訓練,幫助咽鼓管“活動起來”:
吹氣球:每天吹1~2個氣球,輕柔不憋氣,有助于咽鼓管擴張。
捏鼻鼓氣(瓦爾薩爾瓦動作):適合年齡稍大、能配合的孩子,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嚼口香糖、吞咽動作訓練:模擬咀嚼和吞咽動作也能促進咽鼓管開閉,有助于改善通氣。
這些方法簡單、安全,但不能替代專業治療,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配合進行。
如何預防分泌性中耳炎?
預防感冒、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
規范治療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等基礎病
教孩子正確擤鼻涕,避免用力吸鼻
洗澡、游泳注意防水入耳
一旦出現聽力異常、說話反應慢,盡早就醫
醫生提醒
孩子的聽力發育只有一次機會。分泌性中耳炎不痛不癢,卻會悄悄損傷聽力、影響語言發育和學習能力,家長千萬不能大意。
聽力問題越早發現、越早干預,效果越好。
如果您發現孩子有“聽不清”“說話大聲”“總問重復話”的表現,歡迎來院進行專業檢查和綜合治療,早干預、早康復,讓孩子聽得清、說得好、發育更安心。
來源: 耳鼻喉健康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