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不僅是傳統祭祀節日,還藏著養生的關鍵密碼。這個時節,自然界陽氣升發,萬物煥發生機,但氣候多變,乍暖還寒,人體生理也隨季節更替而調整。了解清明養生知識,順應天時調養身心,能讓我們活力滿滿迎接春天。

一、清明飲食:春日滋養有講究

春季肝氣旺盛,易影響脾胃功能。清明飲食遵循“增甘減酸”原則,滋養脾胃。多吃甘味食物,像山藥、紅棗、南瓜、小米粥,都是不錯的選擇。我家老人每到清明,就會煮上一鍋紅棗小米粥,香甜軟糯,喝完整個人都暖乎乎的,脾胃也舒坦。

時令野菜更是大自然饋贈的養生好物。薺菜、馬蘭頭、香椿,這個時節最鮮嫩。薺菜包餃子、馬蘭頭涼拌、香椿炒雞蛋,做法簡單又美味。薺菜有明目、止血、利尿功效;馬蘭頭清熱解毒;香椿健脾開胃。不過,野菜采摘時要注意辨別,清洗干凈,避免農藥殘留和過敏。

此外,清明雨水增多,濕氣重,多吃薏仁、芡實、赤小豆等祛濕食物。薏仁水、芡實粥,簡單又有效。濕氣重的人,早上起來常覺得身體困重,舌苔厚膩,吃這些食物能有效緩解。

二、清明運動:擁抱自然,喚醒活力

宅了一冬,身體急需舒展。清明外出踏青,是最好的運動。走進郊外,呼吸新鮮空氣,欣賞自然風光,身心都得到放松。一家人周末去郊外踏青,邊走邊聊,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增進了感情。

放風箏也是清明傳統運動,對身體好處多多。放風箏時,仰頭、奔跑、拉線,活動全身關節,預防頸椎病、肩周炎??粗L箏在天空翱翔,心情也跟著飛揚起來,壓力一掃而空。

不想外出,在家也能做簡單運動。清晨打一套太極拳,動作舒緩,以意領氣,能促進氣血運行;晚上練幾組瑜伽,拉伸肌肉,放松身心,幫助睡眠。

三、清明起居:順應天時,早睡早起

清明時節,白晝漸長,夜晚漸短。順應天時,早睡早起,讓身體充分吸收陽氣,精神更飽滿。我以前愛熬夜,早上起不來,一到春天就渾身乏力。后來調整作息,早睡早起,每天早上都能感受到春日的陽光,一整天都活力充沛。

早晚溫差大,“春捂秋凍”很重要。別著急脫掉厚衣服,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重點保暖腿部和腳部。晚上睡覺時,也可以多蓋一條薄毯子,避免著涼。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不能忘。每天開窗通風,讓新鮮空氣進來,趕走病菌,預防呼吸道疾病。趁著陽光好,把被子拿出去曬曬,晚上睡覺都更舒服。

四、清明情志:平和心境,遠離焦慮

清明祭祀,思念逝去的親人,人們容易陷入悲傷情緒。適度悲傷正常,但過度悲傷會傷肺、影響脾胃。我有個朋友,每到清明就情緒低落,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我們要學會調節情緒,和家人傾訴,參加集體祭祀活動,在緬懷中獲得情感慰藉。

多接觸大自然,感受萬物生長的力量,也能讓心情平靜。看著嫩綠的新芽、盛開的花朵,會發現生命循環不息,更加珍惜當下生活。

清明養生,貫穿生活點滴。從飲食到運動,從起居到情志,順應自然規律,照顧好自己。這個清明,在緬懷先人的同時,開啟健康生活,元氣滿滿迎接春天,擁抱美好未來。

來源: 山西白求恩醫院 重癥醫學科 崔勇剛